分享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径

 阿布的书柜 2018-12-22

01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成长规律,我们种过各种植物,就知道尊重规律的重要性,知道拔苗助长是毁灭,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因为,但凡扭曲的,必定伴随着对原生态的一种否定和伤害,也就令它失去了原本的风味和特性,严重的还会导致毁损。

教育也是一样,不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即使短期达到目的,长期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面对孩子,我们往往更关注的是他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容易忽略他心智的成长和内心的发展变化。

因为前者容易看见,而关注见效快的东西,是人的一种本能。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孩子不吃饭,我们只能从行为上看到:他不听话,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

而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

他或许是因为此时不饿;

也可能是因为目前的食物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他知道除了三餐以外还其他途径让他吃到更想吃的东西;

甚至还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他不想长大。

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来针对性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只凭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强逼孩子进食,极可能让他内心抵触,导致心情压抑或者身体不适,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食。

02

曾经见过一个二胎家庭,自从弟弟出生以后,2岁多的哥哥就开始不好好吃饭了。无论父母用什么办法哄他都没有用。

大人的耐心开始耗尽,干脆强行往他嘴里硬塞食物。可一转眼,孩子就把送进嘴内的东西吐出来。

孩子是因为其他东西吃多了,所以不吃饭吗?

不是的,即使离开饭桌,他也没有主动找过吃的。

长期这样下来后,孩子严重营养不良,身子瘦弱、体重严重不达标。再这么下去,孩子就离绝食饿死不远了。

这让父母既生气又深深担忧。

孩子这是怎么啦?

原来,他不希望自己长大。

因为家里人把关注都放在了小他两岁弟弟的身上。

他认为只有让自己变回到比弟弟还小的状态,才会得到家里大人的关注和呵护。

如果大人不知道这个原因,后果不敢往下想。

好在大人通过求助,在专家的帮助下和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终于知道了他的内心想法。

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开始关注哥哥的感受。

他们开始在弟弟面前有意识地为哥哥树立榜样的形象,表扬哥哥表现好的地方,让弟弟向哥哥学习。

哥哥的存在和价值被看见,不久便出现喜人的改变,他不再抗拒吃饭了。

他明白了,自己和弟弟是两个不一样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他不再拒绝长大,而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哥哥而自豪。

03

在孩子面前的自以为是,常常让大人往往很难把孩子当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个体。

甚至有些大人为了追求教育效果的立竿见影,以哄骗、吓唬、粗暴逼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想让他们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这样的过程不叫教育孩子,只能叫做复制自己。而复制自己的过程,其实已经扭曲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讲效率的过程,教育真正讲究的是节奏。

这是一场灵魂的双人舞。在亲子教育中,相互之间的节奏配合得精妙,就能舞出一段优美华丽的乐章。

这个节奏,以谁为主呢?

当然是以受教育者本身为主,这个主体就是孩子,成长规律就是他的节奏,各个敏感期组成了他们的主旋律。

04

教育更是一场人格塑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和孩子进行的是心与心的对话,灵魂上的交流与碰撞,这才是最根本的和纯粹的爱,也是最成熟的爱。

如果大人对孩子的爱中夹杂了太多大人强加的意愿和目的,违背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和需求,这样的爱,就是不纯粹和不成熟的爱。

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改变孩子行动的表面上,不是去唤醒他的内心,结果常常会导致失望。

教育是一项渗透的工程,过程越追求简捷,成品质量越脆弱,结果只会越失望。

让孩子心悦诚服去接受一个观念,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要求。发自心底地去做一件事情,才会充分激发出他的优秀品质和潜能。

05

有人说,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从小逼出来的,如果不逼孩子一把,孩子怎么可能成功?

对,有一种情形是需要大人的"逼"来坚持,那就是当孩子当前的内心需求与他的真正成长需求相冲突的时候。

我们对于孩子的要求,是基于这样的三种需求:

大人内心对孩子的需求

孩子自己的内心需求

孩子的成长需求

而当它们发生冲突时,成长需求必须是第一位,然后是孩子的内心需求,大人的需求为这两者开道。

逼与逼是不同的。

有一种逼,是知道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后的坚持,是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的。

比如有的孩子的确喜欢弹钢琴,却吃不了练习的苦,喜欢容易,坚持太难。这时大人逼他,是在塑造他坚持的品质。

而另一种逼迫是强制,是大人把自己的功利意愿强加于孩子。为了攀比和炫耀,或想当然地为了他以后多一项技能,去逼他弹钢琴。

06

其实,想让孩子喜欢音乐,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培养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就算是孩子不容易坚持,与其逼他,不如创造条件培养他的习惯。

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情境中,做固定的事情,久而久之,这种事情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切强加的控制都不是教育,教育是一个人离开了别人之后还能保留下来的东西。

所以,逼迫是手段,功利是手段,外在的物质刺激是手段,如果离开了它们,孩子就失去了动力,那么这些都不叫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走心的,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

让孩子在自我教育中获得人格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知识技能的增长,能力的提升,见识的开阔,眼界的升华,成为那个他真正想要成就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