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御寒“利器”《九九消寒图》 古人竟然靠画画过冬?

 沧海一粟1951 2018-12-23

御寒“利器”《九九消寒图》 古人竟然靠画画过冬?


小雪日来去匆匆,大雪日不约而至。留给我们的是:气温剧烈下降,冻得认不出自我。相信大家已使出洪荒之力,做好了充分御寒工作,来迎接这一场御寒大战。为了使自己不挨冻,各种保暖设备闪亮登场,那是应有尽有,丰富多样。就衣服而言,就有各类棉袄、羽绒服、冲锋衣、保暖衣等,各种加绒加大加厚加强版。此外,还有暖宝宝、电热毯、斗篷、披风、围巾、棉鞋、棉袜、毛呢比甲等。力求在这个百无寂寥、寒风凛冽的冬天,保持温暖与风度同在,美貌与智慧并存。在温暖的空调房,焚香、品茗、赏花、煮酒……不禁想起那些古人,在物质条件不发达,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如何御寒,他们到底使用了什么避寒神器,憧憬着“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美好愿望?

本文要介绍一大爆款御寒“利器”——《九九消寒图》,智慧的古人竟然通过画画——玩“消消乐”来过冬!

1.何为《九九消寒图》?

资料图

中国古代历法(夏历),将周天均分为365.24219日。五日为一候的,三候为一气(节),两气(节)为一月。这样将一个太阳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前半月称为节气,后半月称为中气,甲子纪年,60年周而复始(这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详细记载)。冬夏既立,冷暖必分,也就有了“三伏”“九九”之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甲子记日说)为初伏,三伏尽,由热逐渐走向凉爽,以此表明“热”的转化程度。“九九”以冬至为数九第一天,九天为一阶段,共九九八十一天,来说明由寒冷走向温暖的过程。

消寒图便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九九消寒图”,以便一天一天数过这八十一天,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

2.《九九消寒图》如何消寒?

从立冬那天起画《九九消寒图》,就是极受古人喜欢的“小游戏”之一。《九九消寒图》有文字版画圈版绘画版三种。“消寒图”很像是一个越冬日历,以文字版为例,这就是描红练字:纸上印出9个刚好是9画的汉字,九九八十一画,正好是数九天的整个日子。每天描一笔,刚好81天,“数九天”正好数尽。这9个字常用:亭(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有的地方选用: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用字各地不一,但这9个字不是随便选的,颇有诗味,如后9字断句:“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这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写实,也更富有诗情画意。可见,古代人还是会玩,玩的高雅,玩的有艺术!

《九九消寒图》之文字版

《九九消寒图》之画圈版

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九九消寒图》之绘画版

画梅花

人们在冬至日画一枝素梅,枝上画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共八十一瓣,每过一天染一瓣。等全部涂完,便是冬去春来之日。

以上《九九消寒图》的三种图式——文字、圆圈、梅花,可谓形式多样。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因人而异。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资料图

3.诗人笔下的《九九消除寒图》

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

“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原注:“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臙(yān,胭的繁体)脂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回暖矣。”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

“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

“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题'管城春色’四字于其端。南书房翰林日以'阴晴风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画,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按,旧俗以冬至为入九,九九足,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谚。

资料图

 

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