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毒邪,到了必须灸出的最后时刻。白露除不尽,秋冬体不安!

 昵称16733751 2018-12-23

后天就是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故而有“白露身不露”的说法。一到白露,有些体质较差的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怕风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贴秋膘了。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在贴秋膘之前,请务必先将一整夏积攒的湿热毒邪排出去。否则身体不通,不仅进补不利,到了冬天,还会影响身体的闭藏,留下隐患。


一、湿、热、毒,三者什么关系?

湿、热、毒,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会相互勾结,相互影响。

湿气久蕴会生热,湿气和热在一起变成湿热,进而影响脾胃,导致排便出现问题,最终产生毒素。

也就是说,湿、热、毒,这3种病邪层层递进,一步步侵害人的身体。

第1步:湿气入侵

很多人会奇怪,我体内的湿气怎么来的呢?

湿气有两种途径进入我们的身体,一个是外感湿邪,一个是内生湿邪。

外湿:

夏季空气湿度大,暑和湿这对搭档会一起出现。雨水蒸腾到空气中,再侵入体内积聚起来就化为湿邪,这是外湿,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的小伙伴特别容易被其侵袭。

内湿: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或时饱时饿,都会导致脾胃失调。脾不能运化体内津液,致使体内津液散发不出去,就会聚而为湿气,这是內湿,常见脾虚人群。

第2步:湿热形成

长期被湿气困扰,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湿热,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热”。

身体受热之后,会出现很多类似上火的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舌干口苦、咽喉肿痛、头发油腻、尿黄等。

同时,湿热也在伤害脾胃的消化功能。因为湿气会影响脾胃运转,伤害身体脾阳,由此出现消化不良、大便不畅等问题。女性如果身体湿热,还会造成白带增加、阴部瘙痒等问题。

第3步:滋生毒素

毒素其实就是人体内多余的垃圾,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的代谢废物滞留;二是从外界环境吸收环境的各种污染在体内沉积。

其中,因湿热导致的便秘危害最大。排泄物堆积在肠道里腐烂变质,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毒素还会被肠道重新吸收,危害人体。

二、先排后补,方为上策

用空调和冷饮撑着,终于熬过了这个夏天。白露将至,火锅、羊肉煲、鸡汤……似乎各种美食都在朝我们招手。

不过,在看了上一段文字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给身体来个大扫除?

很多人入秋后总是觉得身体乏累,精神不振,其实就是因为整个夏天积攒下来的湿热毒邪,还停留在体内。

夏季人体腠理开泄,本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大好时机。不过,从湿热的室外到阴冷的空调房,频繁进进出出,就导致阴寒之气从腠理大举进攻人体,寒气就被一层一层地压在体内。

再加上冷饮的推波助澜,致使寒凉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脾胃,整个人体从内到外被寒湿包围。

也就是说,在本是暑湿猖獗的夏季,我们又硬生生地给自己造出了寒湿,让身体同时被两种湿邪夹击。

多数人贴秋膘都离不开肥甘厚腻,而这些都是助湿的。所以,在体内湿热毒邪尚未祛除之前,盲目贴秋膘,不但会因“虚不受补”影响正常的吸收运化,还会加重湿邪瘀堵,形成痰湿,引起肥胖。所以呀,多数人贴秋膘贴出来的“游泳圈”,并不能在冬天转化成御寒的能量,反而成了阻滞经络的湿浊。

就这样,湿热毒邪全都滞留体内,阳气就会被封住,该排的排不出去,到了秋冬,连锁反应就来了——收藏之力就会不足,继而影响人体的闭藏。“秋收冬藏”,连这两个季节最需要做的两点都没有抓住,身体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文章开头就说了,白露之后天气就会转凉,人体就要为入冬做准备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先排出体内的湿热毒邪,先排后补,方是上策。

三、祛除湿热毒邪,艾灸当仁不让

有人认为,既然是热毒,就采用清热解毒的办法,这样可以暂缓湿邪所化之热。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短期内有改善,但不久病情就会反复发作。原因上文已经说过了——湿邪未除!

所以,小编再强调一遍:湿是致热和致毒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整个夏季积攒下来的湿热毒邪,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湿。这就好比用水泡衣服,只需让衣服中的水分流失掉,衣服就不会再发热了。

湿气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对于外湿就一个字:防。至于内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内湿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虚,因此要想彻底祛湿就必须健脾。

在这里,小编要提醒一点,不要一提到祛湿就想着喝薏米粥。因为薏米的主要作用是把脾未代谢掉的水湿加速排出去,但它并不能调脾。此外,薏米性凉,不适合脾胃虚寒者,而据统计,60%的现代人都脾胃偏凉,所以这部分人如果想通过喝薏米粥祛湿,那就完全错了。

湿气属水,火可克水,因此湿气过重,应该以火克之。在中医疗法中,艾灸与拔罐都与火有关,也是祛湿常用的两种疗法。不过,相比较拔罐,艾灸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更高,并且祛除湿气的针对性更强,原因有二:

1、身体虚弱者不宜拔罐

拔罐虽好,并非人人适宜,拔罐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而定。从中医“补泻”的角度来看,拔罐总体上倾向于“泻法”,所以拔罐治疗不宜频繁进行,一般每1-2周做1次即可,身体虚弱的人频率更要降低。可想而知,以这样的频率,祛湿的效果实在难以得到保证。

而艾灸人人皆宜,通过将艾火的热力注入人体,以祛除湿气,并且艾草自古即被誉为“医草”,它的药性可以传经透骨,达到培补元气、补益气血、补肾固阳等效果,十分适合身体虚弱之人,这是拔罐所不具备的。

2、脾虚内湿者拔罐无效

拔罐虽然可以祛湿,但拔罐只适合因外湿导致的不适症状,如风湿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等。内湿由脾失健运所致,患者常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症状很难通过拔罐缓解,而且拔罐也无法健脾,对于内湿基本无效。

而艾灸不但可以祛除外湿内湿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还能健脾,从根源上阻滞湿气生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相较于拔罐只对外湿有效,艾灸自然更为合适。而且艾灸比拔罐操作方便,在家就能操作,只要使用得当,就可以把体内湿热毒邪悉数祛除。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临床上,常见寒湿困脾、湿热困脾、聚湿成痰等症型,因此针对健脾,必须分型治疗。由于“湿”的类型、部位、程度不同,加上个人体质、症状的差异,如果不知道如何配穴,请后台留言咨询。针对今天谈到的湿热毒邪问题,自然是由湿热困脾所致。

湿热困脾,建议清利湿热,建议艾灸中脘、天枢、足三里,以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艾灸阴陵泉、承山,以清利湿热、利水消肿。同时,建议少吃燥热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湿热与积食、消化不良有关),以免体内垃圾瘀滞。

借助艾灸,祛除湿热毒邪,身上松快了,脾胃强壮了,再行进补,吸收效率就高。这才是真正为秋冬打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