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冬至是太阳距地球实际距离最近的时日,但是温度最寒冷的时间却是在三九,约延后1个月左右;夏至是太阳距地球最远的时日,但是温度最热的时间却是在三伏,约延后1个月左右,这种位已过而气仍盛的状态就是余气的表现。 婴儿在0~3岁虽然已经出母体,肺和胃肠消化系统已经启用,但是精神状态、睡眠、习性及功能气化还是延续先天的状态,这段时间还是先天做主。其特点为天真之性,懵懵懂懂,成人的利害、取舍、喜怒等还不强烈,一切都是本性做主,这个阶段护理得当婴儿身体较少生病。 3~12岁,初识人事,情感逐渐丰富,肺和消化系统充分和自然环境磨合阶段,人神逐渐立位。这个阶段除了先天本身疾病外,机体最容易出现外感和胃肠系统疾病,三阴三阳中阳明、太阴、太阳病多见,处于先后天转换之间的阶段。 12岁以后,天癸至,人神渐长,太阳独大,肺主治节和脾胃消化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至此真正转入后天阶段,先天渐渐隐藏在内但仍为人身功能气化的主线。 怀胎十月,呱呱坠地,人形已备,进入后天。从功能上看,婴儿与子宫中胎儿最大的区别有两个:一是胃肠等消化系统迅速启用,从此人体需从自然界摄取外源性营养物质,以代替脐带通过血液从母体摄取营养成分;另一个是肺“主治节”功能的启动,胎儿脱离母体,哇哇大哭,标志着肺脏功能的开始启用。这里的肺脏,不但担负呼吸交换的任务,更主要的是人体从此脱离母体相对恒定的环境,自己要独立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从此肺要发挥阻遏太阳之气、治节分配营卫血气到全身各处、肃降阳气以生阴精的作用,并调节自身所有器官以适应和完成天人相应的任务。 天人相应主要是在心肺一开一合主导下完成的,心肺的功能和气化之位统归六节中太阳。至此,生命完成了从先天到后天的初步转变。这种转换不是瞬间完成的,是个渐进的过程。先后天的剧烈换位就迫使身体重新进行全面调整,调整太剧烈或本身先天不足,就容易产生疾病。 比如,新生儿0~3岁,这一时期小儿懵懵懂懂而随性,最大的任务就是吃睡和对外界的好奇,这一段虽然已进入后天的阶段,但是还是先天主导,即前面所讲的是先天余气的主导,这一段时间护理得当很少得病。 3~12岁,身体要适应和完成后天主政中最大的两个任务,即消化系统的建立和与外界的天人相应。这个阶段小儿最容易患的疾病就是外感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这是和外界环境磨合的必然结果。 到12岁以后,天癸至,男女情感萌动,精血溢泄,此后后天立位、先天隐匿、人心主导、生命轮回。生命的后天是心为君主之官统一身内外的天地人相应的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消化系统的启动和天人相应为目的的功能活动的表达。前者是由人体中属地的脏腑来完成,后者是由人体中属天的脏腑完成;前者主要为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等,后者是心肾为轴的四脏主导;前者主要功能为转味而入出,后者主要功能为精气的生藏化用。 推荐书:《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 ……以下是广告时间…… 版权声明 |
|
来自: 彼案 > 《伤寒金匱温五运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