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善于举例说理——感悟《道德经》(2)

 木子厚123 2018-12-26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举例说明“道”的根本特点——万事万物都是辨证的。

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他一连举了“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八个生活中常见的生动、朴素、典型的例子,说明世间事物都是两两对立着产生的,即从无到有,一起产生,彼此依存,相互发展变化。这是普遍的,永恒的。

他词简意丰,深入浅出,生动地揭示了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客观性和不可违背性。

老子2500多年前举的这些事例,就像刚从菜园里掐的白菜苔子一样,仍然那么新鲜。今天读来,犹倍感亲切,倍受感染,倍受启发。

比如,“难易相成”,会使你想起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你会知道“难易”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前后相随”,我就想到,在中学上体育课,矮个同学正在队伍前面,带队跑似的,好不惬意,殊不知体育老师一声口令:“向后转!”队伍调个头,高个子同学在前,那矮个同学在后了,他立马似乎有些失落,真好笑。前变后,后变前,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尝够了“落后”挨打的滋味,就奋发图强,努力走到世界前面去。

老子这些例子启发人无限联想:“冷暖”“流滞”“存亡”“静噪”“是非”“战争与和平”“闭锁与开放”“创新与守旧”……总之,“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老子在这一章举例说明“道”的基本规律后,接着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老子笔下的圣人,当然是懂得“道”的人,老子用“无为”说:圣人办事总是遵“道”而行,不强行教令,万物都是遵循道而生长发育,做了点事不要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以为是自己创始,占为己有,居功骄傲。

我认为老子写书是给当时识字的士们,而更是給统治者们看的。他这些话都是针对统治者们说的。谁不守“道”而有权强行教令?当然是当时的有权有势的掌权人。谁居功,当然是那些统治者。老子要求那些统治者像圣人那样去办事。当时统治者大权在握,诸侯争霸,春秋无义战,不可能理解也不会听老子的。

这一章,老子辨证的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举例说理的方法,生动说明他朴素的辩证法道理。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

读了老子这一章,我联想到“大小”是一对矛盾。网络上热心人创办了各种圈子类的平台,就我知道的有乐龄网、百度文库、九九文章网、个人图书馆,还有各种“……吧”等等,朋友们经常写诗文,发照片,做动画,读博文……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传播正能量,这些也应是对国家人民的一种奉献。全国有多少类似的圈子,加起来也成了国家的一小部分吧,这“小”中有“大”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