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

 仓库1966 2021-03-14

第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什么是美?以人道看,令人赏心悦目的就是美。为了自己赏心悦目,可以尽情地梳洗打扮,这些本是很自然的行为,可人道尚强,你有这般的粉脂,我有那般的性感。你有一串闪光的项链,还要几万一个的名牌包包,这一切的自我装饰,在世人看来,都是在追求美。当我们都追求这种过度外在修饰的时候,可不知,这一切的背后是资本消费主义在推动,使人心攀比,纸醉金迷一时爽,透支消费还贷款,还美吗?现在的美,谁说了算,资本说了算。隆鼻隆胸致残致死者,还少见吗?这境况,斯恶已。

楚王好细腰,于是宫中的女子个个都开始节食塑身,细腰不盈一握,嗯,很美。久而久之,宫中多饿死,这境况,难道美吗?楚王宫中女人的美,楚王说了算。

这些都是人道之美,人道非天道,人道尚强,只会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走向自以为的极致,以致极端。故曰,斯恶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没说不让你梳妆打扮,天性之美,自然朴实,人性本于天性,该梳妆梳妆,该朱唇粉黛就朱唇粉黛,这也是一种活力美,天道贵生,有活力的人自然也美。

凡事不要走极端,我说天然去雕饰,自然朴素就是美,你就懒得连脸都不洗了。无欲以观其妙,妙就妙在天然去雕饰,有欲以观其徼,你发现嘴唇涂点口红更好看了,脸蛋打点粉更白嫩了,这有什么不对吗?这有什么矛盾吗?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世人皆知的善,为人道之善,人道之善非天道之善,所以说斯不善已。后天熏陶出来的便是人道之善,人道之善不好吗?也不一定,学礼就是后天熏陶的过程,作为一个谦谦君子有何不对,从儒家的角度看,没什么不对。儒家又本于道家,那道家为何又说斯不善呢?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学礼的过程中,人容易流于形式,因为人道尚强,你的礼是这样,我的礼比你还要讲究,这就是文胜质了。礼多人不怪,太多了我也承受不住啊,大家在讲礼的基础上自然一点,这就是平衡了,故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种彬彬的文质平衡状态,既不作,也不野,大家都很舒服。有人可能会说,用儒家学问也解释道家学问,会不会闹笑话呢?不会,儒源于道,儒法皆备于道。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句,是老子的辩证法教学。辩证,也不是近现代的东西,老子千年之前就玩出了花,而且立意为天人两道。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好多人都解释成世上有难的事,就是容易的事,有长的东西,就是短的东西,难与易是相对的,长与短也是相对的。第一篇就说过,道德经为帝王之学,这么解释,如果你是帝王,你耳朵受得了吗?会不会有种把讲这话的人拉出去打一顿的感觉。

再者,前两句刚说善与美的事儿,后面紧接着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所以这三句是因果关系,讲的是人之道不善不美,不要自以为是,以人乱天。无,指天道之无,有,指人道之有,有无相生,是指天道强了,人道就弱了,人道强了,天道就弱了。以天道治国,则百姓安乐自然,以人道治国,则法令滋彰 。

难易相成,学道难,成道难,弘道更难,君王一旦得道,治理天下便会容易,所以说难易相成。

即便在生活或工作中,掌握了高维度的技能,去处理一些事件就会觉得很容易。你鼠标狂点了不知多少下,滚轮都快滑晕了,才完成了一个表格,人家写了点代码,回车一执行,轻轻松松完成了,你在人工化,我在自动化。同样生产一件商品,自动化的技术程度肯定比人工要难,但要生产出这件端口,自动化要比人工容易。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在内心深处,都想长长久久,安稳平顺,谁帮老百姓实现呢?帝王。帝王为政以道,为政以德,则国祚长久。崇尚大道,行之于大道,则高贵。而不是自高自贵,如果自高自贵了,将无以守身,自遗其咎。所以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想随。执政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一个受人民爱戴的统治者,大家都会拥护他,用行动去支持他。消除不良的社会杂音,才会天下安宁,音声相和,如此则功成,功成则名遂,名遂而身退,不被过多的名望所冲蚀,故曰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图片

圣人,得道者,也指古代帝王,《长安二十时辰》这部剧里面的天子就被尊称圣人。道德经中圣人一词、无为一词出场。无为这个词,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首先,道德经中无为的对象是圣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圣人无为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有为,有无相生。圣人无为并不是无所事事去晒大太阳,而是在天下谦和的时候不干扰百姓,在太平年间让百姓自得其乐,自我奋斗,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所以,圣人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有为,无为则无不为。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圣人是确定路线的,路线一旦确定,便不可随意更改,是谓无为。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为要去落地实施,这是有为。

对应到个人身上,路线问题不是站队问题,不是讨好谁的问题,而是自我认知的问题,认识问题确定之后,执行就是决定因素。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制定目标,目标制定之后,不要轻意变动,这就是无为。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出自己的能量,这是有为。

无为的概念,被一些自以为是的人解读成什么也不用干就无为了,以此就说老子反智,愚弄世人,悲哉。

不言之教。教育孩子,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以身作责给孩子看要比言之凿凿效果好。虽然这么说,但相信的人有多少?做到的又有多少人?言传不如身教,不说不让你言传,是指出身教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说不要闯红类,要遵守交通规则。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大手拉着小手,第一个闯红灯,这不搞笑嘛。

同样,圣王也承担着对百姓的教育问题,这就是王化。何谓不言之教,圣王为了让百姓过得安稳,不会让他们拿起锄头,时刻防备外来抢劫的家伙。而是筑起长城,御敌于国门之外。统治者为了让人民过得幸福,不需要各种法律条文,规则房产怎么分割,你的还是我的,而是移风易俗,让人返璞归真,个人与家庭的纠结,能自行和平解决,两无相伤。这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只有这样,才有希望,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辞,言说。不辞,就是不言之教。万物作焉,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当官的勤勉为政,务农的春耕秋收,做工的精益求精,经商的财货流通。与农言力,与士言行,与工言巧, 与商言数。士农工商,各就其位,各成其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种认识,古人早就有了,太公兵法《六韬》里面说得很清楚。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所以,人民创造的财富归全体人民所有,统治者功成名就的时候,不应贪人民之功为已有,也不要把前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功成而弗居,弗居就是是身退。身退也不是指退位,指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呢。身退,非退其身,退其名也,不贪天之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为功成不必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