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终过尽松陵路

 苏迷 2018-12-26

 凌子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南宋姜夔的一首《过垂虹》诗,让松陵“十四桥”一举与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二十四桥”相媲美。

  由此留存谜一样的考据题目——“十四桥”是泛指还是历历可数?文学与史实若即若离,但有此一说均不为谬。

  松陵为吴江县治所在,历来是。这得益于松陵的“松”——松江,又称吴淞江,发源于东太湖口,东流入黄浦江。这是吴江的母亲河,理所当然也是松陵这方水土的源起。吴江为水乡泽国,整体是一块洼地,矮子里拔长子,无山无丘的这方水土,便被抬举为“陵”。

  陵不高,水横流。于是桥便多,桥姿桥联熠熠生辉。“垂虹秋色满东南”,光一座“垂虹桥”,就足以雄镇太湖,传奇千古。

  垂虹桥落成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相当于沈括《梦溪笔谈》中所载活版印刷术发明的年代,用木万计,长逾千尺,取名“利往桥”,俗呼“长桥”。元代改建为石桥,62孔,后增至72孔乃至105孔。历代歌咏、描绘垂虹桥的诗画不胜枚举,就桥联而言,最著名的一副是:“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集宋人杨杰《舟泊长桥》诗句。1967年5月,垂虹桥坍塌,仅存东西两端二十余孔。今修缮17孔,断桥,象征性,聊作凭吊。垂“虹遗址”紧临“千年县学”,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波光连宝带,一弯月影映垂虹。”这联对应的浮玉洲桥已荡然无存,但给出的信息却激荡人心。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拱形三孔,位松陵镇北。上联中的“宝带”,指风光无限的苏州宝带桥(53孔连拱石桥),下联中的“垂虹”,无疑依傍“江南第一长桥”垂虹桥。

  松陵保存完好、体量最大的古桥,当数三里桥。位于松陵镇北门外,东西横跨古运河。此桥始建于元朝,现桥为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独拱,花岗石,上下台阶达90级,拱似优弧,矢高12.5米。可以想见,当年南来北往的漕运船只经由此桥时,将是怎样一番壮观景象。桥东岸为古纤道,造桥者匠心独运,于桥东台拱脚加设栈石,让纤夫顺理成章穿行而过。如此体贴、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虹桥,梁式三孔,民国十九年(1930)建。桥体一色,花岗石,桥长24.2米,宽2料,高3.2米。尤其是中心桥面并列搁置的三整块长条石,实属少见。此桥位于镇区盛家厍(厍为村庄),昔跨骑在吴淞江源头引水渠上,与垂虹桥相望。虹桥的桥联曰“春日几家还放鸭,秋风何处不思莼”,这里明示一风雅千秋的典故“莼鲈之思”——晋人张翰见秋风起而倍思家乡吴江的时蔬时鲜,又暗藏一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传说——唐人陆龟蒙在吴江的河塘中放养鄙视权贵的“能言鸭”。

  太平桥,即吴家港桥。同样素朴且显单薄,位于盛家厍南尽头。原为梁式三孔,现改建成极单调的单孔,冷落衰败得让人不忍回眸。犹记,上世纪九十年代,站在太平桥上,远望,水塘连片,野趣一片。

  盛家厍最堪入画的桥当数泰安桥。花岗石独拱桥,初建无考,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桥面高登,背景为黛瓦粉墙封火檐。南北走向,引一线清溪入古城。桥长13米,宽3.4米,矢高4.4米。桥联有两,惜西向一侧已被遮砌不少,犹显“鲈乡”两字;而东向一侧清晰可见,联语境界开阔又贴切,云:“近傍城隅通笠泽,远连淞水隔垂虹。”笠泽为太湖别称,又是吴江的代名词。淞水即吴淞江,吴江得名之由来。

  盛家厍在城中,南厍则名副其实在村郊。南厍的桥,多为独拱桥,端庄古朴。始建于明、重建于清的聚龙桥,两面镶嵌对联,气象开阔,声势雄壮。其一曰:“文澜高壮银河色,虹势遥迎玉殿光。”初建无考的永宁桥,同样两面嵌联,桥联诗意汪洋,氤氲荡漾。其一云:近通笠泽潆元气,遥接吴山毓秀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