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工艺流程
傣族织锦材料和用途 织锦的基本原料是丝、棉、木棉、麻、毛五类傣锦从材料上看以丝与棉使用较多,即产品以丝锦、棉锦和丝与棉混合锦占多数。
傣锦的用途很多过去,傣族人民多用它制作生活用品,大到床上用品,小到衣服、饰件和筒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今天受到现代纺织业的影响,年轻人很少再用传统纺织方法制造的锦来做衣服了,但用织锦制作的床上用品、配饰、筒帕、佛幅和布艺品却仍在民间流行在用傣锦制作的各种日用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筒帕。
傣族织锦的工具



纺具 手摇纺车:由架子和轴组成,架子为中字形,两侧用来转动缠线,中轴转长,穿透架子的空心管,靠左手释放纤维,右手摇车旋转捻线,捻好后缠线,再重复。
织具 梭。纺织中引纬的重要工具:云南民族织具中同样可以看到梭的发展,从用纱团当梭,到用绕线的木棍纤子或称纬纱管,再发展到与经纱绕线方向垂直的绕线板,最后定形为型似枣核、中间掏空作为放纬线管的仓,有的还在梭的底部增加滑轮,提高跑梭速度 打纬刀。纺织中压紧纬纱打纬刀用较硬的木质做成较特殊的斧形打纬刀,在厚的背上掏空一槽放纬纱管,使引纬打纬合为一体
综。用与布幅宽度相似的一杆以细线拴在杆上为综眼,使经线交错着上下分开锯织机上使用半综,系住经纱的奇数或偶数股线,以手提综完成一次提综开口,另一次靠经纱张力并由打纬刀辅助架织机却不同,奇数股经纱为一页综,偶数股经纱为另一页综,以脚踩镊提综。
镊。用两条板穿绳与织机架上的马头相连,下踩时在杠杆作用下,提起综 其它配件
除以上介绍的五样主要工具外,还有卷经轴、分经棍、卷布轴、幅撑等等
织机
各地傣族因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受周边民族的影响,所使用的织机主要为斜织机斜织机:有一个完整的机架固定送经,卷布装置,织工的机座与经平面形成斜角,使用奇数,偶数两页股纱综,并以踩镊提综,有梭引纬,用箱整经压纬斜织机与锯织机相比应当说更进一步,织工相应轻松,经纱平面平直,张力均匀,穿梭流畅,提高了效率。
傣族织锦的工艺流程
备料:采回棉桃后,先去壳得到籽棉,再用轧花车去籽。 弹花:用竹弓把皮棉弹得蓬松,这是纺棉纱的关键。
卷筵:即搓棉条用一块长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木板或一片竹蔑笆,一根直径约1厘米,长30厘米的竹棍或木棍,在板上铺一层30厘米见方、厚约0.5厘米的棉花,滚动小棍、棉层交卷成一卷棉条,抽出木棍就卷成一根搓条。
纺线:用单锭纺车纺线,并用导线绳轮有规则的整理好纱线。还要在纱线上刷米浆,使纱光滑平直。同时把纬线入梭。
整经:对经纱进行理纱排线,使奇、偶数股纱分成交叉的两组,把奇偶股纱分别穿入不同的两页综,并把经纱穿入定幅箱。 上机:把卷经轴和卷布轴等准备就绪,经纱上机,开始织锦。织机用染好的色线为经纬线。经线穿过机棕,两端分别系于卷纱辊和卷布辊,纬线贯于梭,梭数与纬线色数相同即纬有几种色便有几支梭,然后左右来回穿梭织出各种纹样。 (2)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是傣锦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染色,即把通过纺染工艺的白布染成蓝底留有白色图案的花布。中国古代流行于魏晋六朝,盛于唐代,有蜡撷、绞撷和夹撷即腊染、扎染和印染。染是各民族制作服装时都要遇到的工艺,有些民族染线织锦,有些民族却是织好锦再染色,也有的是做好衣才染色。总之都离不开染色,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染色工艺:云南少数民族用植物染料染色的很多,用靛寥蓝染色极广泛。用核桃树皮煮汁染褐色,冬瓜树皮、麻栗树皮染淡黄色,用茜草、紫胶染红色,姜黄、黄莲根染黄色,用刺葛果汁染紫色等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技法。傣锦传统的经纬染料多为草实、树实、植物茎叶之色汁和矿物颜料,古代还用动物血加染。现代多用化学染料。
傣锦图案的组织形式
单独式 单独式纹样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它是一种与周围没有连续的装饰主体。同时,单独纹样也是图案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其他图案,如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等造型的基础"按照其形式多呈现均齐式组织形式和均衡式组织形式。 在傣锦中单独式的纹样很少,大多单独纹样的骨格形式都呈现为对称式0组织形式,给人感到了一种平和稳重,这样的纹样造型显得较为生动,产生一种平衡感和节奏感。
连续式 连续式纹样是运用一个或几个装饰元素组成单位纹样,再将此单位纹样按照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反复排列所构成的图案川"连续式纹样按其构成形式可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傣锦图案题材分类
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指非写实性规则图案的概括性称谓,包括自然界景物的写实变形夸张,以点、线、面基本元素,构思创造出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典型纹样"几何纹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装饰纹样,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图案中就大量出现,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一直沿用至今,是延续时间最长的装饰纹样"在几何形的基础上进行组合与分化,能够产生出更具抽象意义的图案。 几何图案是傣锦中普遍使用的图案,特别是在德宏地区的傣锦中广为流传,它以简洁、有序、精美、易于制作等特点被傣族人民喜爱"傣锦中常见几何图案有菱形纹、八角纹以及牛角弯纹和象鼻纹等"
人物图案 纹样也曾经历了从“娱神”到“娱人”历程,既然最终达到了“娱人”之境,它就必然少不了“人”这一主体的社会气息生活化的情感是整体造型手法综合的形式体验。 傣族织锦必然有与人的生活密切的物象:安逸的居住场所和优美的生活场所以及宗教等物象"傣族织锦上的人物图案很普遍,多数人物纹样都是和其它纹样搭配使用,其中包括人形舞蹈纹、楼居纹、戏马纹、舞象纹等等、 织锦:织锦把人、马、船的形象巧妙变形组合,融为一体,这样既表现人行船、放马的真实生活,又包含着前往佛寺献佛行程的意境。
动物图案 在傣族织锦图案中,象、孔雀、狮、蝴蝶、马、鸟等都有体现,这些动物都是与当地傣族人们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傣族古歌所唱的/穿鸟兽衣,跳鸟兽舞,指的不完全是批兽皮穿鸟羽时代,而是包括了发明纺织技术之后的织有鸟兽图案的衣饰"大量资料说明,傣族织锦中的动物图案源于古代的动物图腾,只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这些织锦图案才从图腾意识转化为审美意识"于是傣族社会的手工纺织业便形成了一种凡是织锦都必须有动物图案"佛教的传入给傣族纺织工艺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得傣族织锦的动物图案融入了更多的宗教的元素。
植物图案 植物是傣族织锦图案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题材,大多数傣锦中都会出现植物纹样作为装饰或含有特殊的寓意,常见的有菩提树、刺花、芭蕉花、八角花、四瓣花、生曹花、红毛树花,这是由于这些植物是居住于山区中的傣族最常见到的,这些植物图案真实再现了傣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也表达了傣族人民爱美的心态。
建筑图案 建筑图案是傣锦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在其它云南少数民族织锦中关于建筑的纹样很少"傣锦中建筑纹样大多数都是反映佛寺建筑,也有一些是反映傣族生活的场景"建筑图案的纹样一般都用于傣族织锦佛蟠上。
傣锦图案等级观念与使用禁忌
在土司制度比较完整的傣族地区,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在傣锦服饰及图案中有明显的表现。至元、明时,贵族上层已出现衣文锦衣、贵者以锦绣为筒裙的服饰等级区别"在西双版纳丝绵绸缎是最高领主及其家人贵族的专用品,细布只能是翁级贵族穿用,农奴则穿着精布衣料"其中妇女衣着上尊卑更为显著"妇女衣服上的花线边因等级而异。 织锦的图案的使用不仅反应了严格的等级观念,同时不同的图案在使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禁忌,中的德宏钱币纹菱形织锦,这是傣族专门用于丧葬的织锦,葬礼时将这种织锦被面置于死者下方,在这里钱币纹是陪葬的象征,这与汉族出殡时向空中抛洒的钱币意义相同"同样,用于佛蟠的纹样,特别是一些带有佛祖的和佛的象征物组成的织锦纹样是不能用在生活用品上的。
傣族织锦图案的传承
傣族集体无意识的传承很多民间手工艺品,时至今日还保持着很多原始风貌,其中的傣族织锦图案延续着千百年来手工制作和手工技艺传承的古老方式,顽强地保留着它独有的地域性特征,如/活化石0般的展示着傣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傣族织锦图案中的各种题材、造型、组织形式及其制作工艺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被看作是发掘传统设计素材、增强现代设计民族性特征的一个起点"傣族织锦图案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但在长期的发展中面临着被汉化、被西化、被遗忘的危险,现在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发现它和保护它,更重要的是把它传承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