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绚丽傣锦秀 巧手织云裳

 A环保基布 2021-12-13

作者 / 陶立斌

傣锦为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织锦之一,是一种以丝线、毛线、棉线、麻线、晴纶线、金丝线等为材料,采用傣族传统的木架织机手工操作,经提花、织造等工艺形式制作而成的长条形织锦物,承载着傣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再现傣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生活习俗,表现出傣族人民的丰富内心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其以历史悠久、题材丰富、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和富有浓郁的地域民族风情而著称。

元江傣锦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织造中注入了新时代元素。傣锦面料主要用于织造妇女服饰衣襟、裙摆、头帕、面帕、腰带、挎包以及缝制被面、枕套、窗帘、垫单等实用装饰品,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在元江傣家人一年一度浪漫的“蒙面情歌会”上,腼腆的傣家卜少和卜冒都会用帕锦蒙面,以对唱情歌来寻觅终身伴侣......

以元江傣锦为基础而织造的各种自称的傣族男女服饰,呈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充分展现了元江五彩斑斓、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在平直的村中巷道展开数道折返的长条纱线并进行精心梳整裹卷,是织就绚丽多彩傣锦的重要基础性工序。

编织元江傣锦五颜六色的各种绣线材料,通过木架织机和熟练的纺织技巧,白色的纱线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织布(锦)是每个傣家女子必修的一门功课,傣家姑娘出嫁时都要穿上自己织绣的嫁衣,以此证明姑娘有一双巧手,也更能赢得婆家的认可。

用傣锦织造的带有双喜、凤凰及菱形织纹的被面和枕套等婚庆用品,五彩斑澜寓意深远的图案,充分显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精美的傣锦是织造出来的画卷,不仅是傣族人民经常使用的日用品,也是一种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品,更是一种可被感知的视觉符号。

傣锦几何形图案是通过直线、曲线、波折线的交叉、重合、疏密组成,代表傣族文化精华的傣锦图案不断地创新再应用,大放光彩。

傣锦图案的设计通过构思和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这类傣锦质地柔软耐用,主要用作男女头巾、被面及坐垫面料。

傣锦图案以菱形、方形及回形纹等几何形为主,鲜 艳夺目,结构严谨,纹饰古雅,具有傣乡特有的热烈淳厚的艺术格调。

在菱形格子内用各种色线交叉织花,每在图案精彩部位又加衬各种颜色的丝线,色彩分外鲜艳动人,显得富丽堂皇。

傣族妇女将传统文化与其它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经过自己的想象构思,用色丰富,错综配迭,层次清晰,庄重美观,鲜明富丽,形成的朴素而别致的傣锦艺术风格。

傣锦线条宽窄有致形体夸张简练,图案较为规律化,色调较为浓重,常用黑红、翠绿、 黄、紫等浓艳色彩的丝线和棉线掺用织制,图案以菱形、六角形等几何形为主。

傣锦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用智慧来美化他们的生活,在继承中创造,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并使傣族织锦充满了艺术魅力。

用傣锦面料织成的傣喇妇女服饰衣襟、袖口、腰带及帕锦,搭配协调,色彩多变,明艳夺目。

以傣锦面料制作的傣雅裙摆及银泡饰片,辅以刺绣工艺,花色多样,色彩沉博艳丽。

用傣锦面料制作的傣涨妇女服饰袖口及筒裙,辅以刺绣工艺,红黑搭配,色彩深沉厚重。

使用傣锦面料制作的傣仲妇女衣襟、筒裙,辅以刺绣工艺,花色丰富,色彩艳丽。

以傣锦面料制作的各式传统妇女挎包,花色丰富多彩,可容量大,柔软实用,深受广大傣族妇女的喜爱。

竹林中,一年一度的傣族蒙面情歌会上,一群腼腆的傣家卜少以帕锦蒙面,含情脉脉地与卜冒对唱情歌,寻找意中人。

傣锦也时常作为文艺元素搬上了舞台和荧屏,为世人展现一幅幅精彩绝伦的人文景观美图,获得更高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使傣锦纺织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面临严峻考验的环境下,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傣锦作为傣族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出傣族人民的精神价值、文化意识和艺术创造力。但随着汉文化的普及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机产布料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土布,也因传统织布工序繁杂,技术难度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自己织布,手工织锦技艺已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傣族织锦技艺面临着萎缩、艺人减少的困境。加大对傣锦纺织技艺、刺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刻不容缓,让更多的年轻人重拾这一珍贵技艺,傣锦这样的“民族瑰宝”才能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编辑/微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