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文起教授谈围术期麻醉安全与质控管理

 标准生活 2018-12-28


麻醉安全与质控是医院永恒的主题。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安全与质控已上升到麻醉管理的核心地位,今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同我们分享围术期麻醉安全与质控管理,精彩内容,敬请观看!


黄文起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




记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麻醉医生所面临的围术期麻醉安全问题日趋凸显,那么围术期麻醉安全管理需要关注的要点有哪些?


黄文起教授

麻醉医生面对的日益老龄化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2030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5千万,到本世纪中叶则会接近1亿,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人数将是中青年患者人数的4倍。70岁以上的患者存在5方面脏器功能衰竭,因此,这类患者围术期的处理要非常慎重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0
1

麻醉医生要对患者的六大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凝血系统、肝脏系统、肾脏系统)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麻醉医生需要提高这方面的工作能力,教科书、行业标准及指南对这六大系统的知识描述的非常全面,因此,有效的落实相关内容至关重要。

0
2

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容易出现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麻醉医生要避免术中低血压、房颤的发生,同时要关注手术处理所带来的组织灌注不良,以及低灌注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障碍。除此之外,由于术中凝血功能的处理可能会出现高凝或者低凝状态,高凝会造成深静脉血栓,低凝会导致术中出血。

0
3

麻醉医生还应该在人文上关怀老年患者,积极与病患沟通,了解他们术后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及术后疼痛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以上内容均是麻醉医生在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方面需关注的重点。这些技术都不复杂,且有标准和流程,麻醉医生需要做的就是有效的落实。



记者:近年来围术期麻醉安全管理新技术、新思路有哪些进展?


黄文起教授

麻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牵扯到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等。目前,麻醉技术的把控和进步已经全方位的展示了围术期的特点。上面讲到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凝血系统、肝脏系统、肾脏系统均有相关的策略与技术去监测。

0
1

从药物层面来讲,很多药物在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目前用到的人工胶体能有效的减少血制品的使用,同时在术中又能有效的预防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另外,镇痛镇静药物的研发及应用包括各类毒性小疗效好的局部麻醉药为患者带来舒适化的医疗体验,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0
2

从技术层面来讲,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通过超声可视化系统进一步了解神经走向、血管走向。并且通过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了解到血压的影响因素,例如心排量、外周循环阻力、前负荷等,当然也包括脑氧的变化。这些技术的发展使麻醉医生能够快速、清晰的判断患者的状况,及时有效的进行干预。



记者:请您分享一下所在单位麻醉质控安全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黄文起教授

首先根据国家的质控标准制定完整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标准流程。例如,我们根据国家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标准以及行业指南制定了科室的标准流程。其次要使更多的医生掌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年长的医生较年轻的医生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要通过规范化培训将标准和要求灌输到行动中去。最后抓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落实,我们每2周或1个月组织1次“M&M”(麻醉并发症与死亡率的分析),由科室副主任以上的正教授主持,当事医生与相关医生做详细汇报,全科医生针对该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由主持者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标准的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科室有一位培训经历和工作经验都非常丰富且规范的麻醉医生,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药学博士和博士后,之后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完成了4年住院医生培训,在美国行医20年,目前在我们科室连续工作5年,对我们科室的监督工作和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黄文起教授表示在这样的科室文化和医疗质量监督下工作自己感到非常幸运,也感谢广大患者对麻醉医生的信任,感谢全科医生的共同努力。


编辑:于丽水


围术医学论坛

(zhwsyxl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