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

 天地虚怀xia 2018-12-30
       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意念也。还说若求身手敏捷,动作迅速,锻炼时以不动为最好,这又怎么为什么呢?是因为外形不动,内部就动的越快,外部动的很多,内部反而动的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一动一静中能掌握往“动即是静,静即是动”,的原则,不会动的人,初练功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一动就破坏了真动。要求方法巧妙以制敌,那更要任何方法不许有。若有了人造的方法参杂其间,就可把万变无穷的本能妙用丢失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学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得拳之妙也。从上往下:似笑非笑,似枕非枕,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尿非尿) 这是刚开始站桩的最基本要求,让肌肉先放松下来。接着是“四不”(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这就是整体的神形意力的要求,也是贯穿整个拳学的一个总则。跟着该是“四如”(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这是持桩要达到的境界。接着就是试力的“四否”(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不能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否,全身能与宇宙力应和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这是试力要时时提醒自己能否做到。再接着就是“四无”(身无定势,脚无定位,手无定踪,落无定法。 )“七要”(头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气要袭人。 )这就是在应用时要达到的状态和要求。最后强调的是“三病”( 习一曰努气,二曰吃力,三曰挺胸提腹。)这是在锻炼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要引起注意。不然会渐行渐远。老先生说的站桩要内清虚而外脱换,生命的发生源于静,而生命本身是动,就像一粒种子。站桩是视外在形式静止不动而全身无处无有不动,静是表象,动是实质。境地就像野外的一潭湖水,在皎洁的月光下,四周悄然无声,一团寂静,但是湖面在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似有点点星光跃动,安静不失生机勃勃。我觉得这就是桩的一种状态。这是我所感受到所谓的一种境地,鉴于语言贫乏,能力有限,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站桩真是很美好的事情,试之甜蜜,习之愉快。芗老所言非虚。桩法是拳学的核心和基础,从简入繁,形简意繁。这应该是拳学发展的一个阶段。俗话说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站桩有时容易被人忽视,不把它放在心上。俗话说平常既非常,站桩看起来太过于平淡无奇,有人就认为站桩里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在里面,产生猎奇心态。俗话说非常即平常,对于拳学有人认为习武之人应该别与常人才是习武的,作出超出常人的动作才是练武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