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墨缘——林坦篆刻艺术

 攸州刀郎 2018-12-30

编者按:作者荣获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一等奖(西泠印社主办),第二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篆刻大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经常有朋友问我刻印刻了多少年。我大都回答他从开始刻印到现在有十几年了吧。静下来自己想想,真正刻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之前学刻印也只是为了写书法作品时有几方印章可以盖盖,并没有想到以后会以篆刻为主。



记得大约在1998年,参加学校书法兴趣班学习书法一年多时间,开始尝试写些作品,可是没有印章,就找街头刻章艺人刻了一枚透明塑料名章。用了一段时间发现不对,书画上用的印应该是篆书的,而我那枚名章却是楷书的。之后又找刻章艺人刻书画用的篆书印章,可那些刻章艺人只会刻私人用印,哪会刻书画用印,也不知道篆书应该怎么写。只好回来自己查找名字的篆书写法,然后再去请刻章艺人又刻一枚名章。

就这样又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名字顺序反了,字帖上的印章都是从右到左,而我的名章却刻的是从左到右,还得再刻。经过之前看刻章艺人刻印,感觉也不难,便萌发了自己刻的想法。就照着街头刻章艺人用的刀,自己用钢锯片做了把刻刀,把原来刻的塑料印章磨了自己动手刻。之后想要小的些印章还拿废麻将锯了刻,就这样给自己刻了大小几方印章使用。

之后有一次逛新华书店,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吴颐人的《篆刻学》,便很兴奋的买了回来。这才开始慢慢认识篆刻,买了一套吴昌硕篆刻刀和一些印石跟着书本学习篆刻,刻印自给。

 

到了2001年,在报刊亭的《书法报》上看到了一则中书协培训中心招生启示,很兴奋地和家人商量后报了书法研修班。经过两年函授学习,这才真正对书法有了认识。在这条学书的道路上,又有幸结识了身边的老师李由先生。对我后来的书法学习给予很多的指导,也开始进入了身边的书法圈,使得我在这条道路上能够一直走到今天。

后来好些年飘泊在外,书法便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回到家安定下来后,又重新拾起毛笔。2012年买了电脑后开始在一些书法论坛上活动,把自己以前刻过的印章也发了些出来,居然得到了很多网络朋友的赞赏,心里很是高兴,开始把篆刻也拾了起来。一边练字,一边练印,还偶尔在网上接些刻印的活。慢慢地随着刻印的活越来越多,时间和精力便大部分放到了篆刻上,也开始走上了职业印人的道路。

近几年生活比较稳定些,就想着要提高自己的篆刻水平。经朋友推荐2017年报了中书协培训中心刘洪洋导师工作室,跟随刘洪洋先生学习篆刻,先生根据我的基础和喜好帮我确立了主攻写意古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对篆刻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对于写意古玺,以前只觉得看起来爽快,大疏大密,随意变化,金石味十足。然而真正深入进去,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讲究的东西很多。看似爽快随性,其实到处用心,只不过是不露痕迹而已。

一方印章吸引我们视觉的首先是整体效果,也就是章法布局,然后才是线条细节等。所以创作印章设计印稿是关键,印稿直接决定了印章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

那么印稿设计首先就要解决字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篆书和古文字方面做功课。然后才是如何设计章法,这又涉及到文字的印化,字与字之间如何排列组合,形成势态,又相互生发。这中间又要考虑线条的变化,边框的处理以及模糊残破等。做完了这一系列工作后才是上石镌刻,所以一方印没动刀之前就已经基本决定了它最终的大效果。而刻则不必老实依稿描刻,下刀要大胆从容、随机应变,既要表现出毛笔写的意趣,又要表现出刀刻的意趣,要有理性也要有激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一方好的篆刻作品。

 

戊戌仲冬林坦于耕云草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