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

 柳叶隐士 2018-12-31

本文原载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年第4



骶前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内的肿瘤。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003%~0.014%[1,2]。由于其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临床诊断及外科处理较为困难,是一个少见疾病。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但可彻底切除肿瘤,而且损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本研究收集1995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2例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病例,着重分析经骶尾入路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和并发症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发病年龄56.5 (26.0~ 80.0)岁;平均病程7 (1~ 36)月。5例常规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4例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2例表现为排粪困难,1例表现为腰背痛。直肠指诊均表现为直肠后侧或侧方膨隆饱满肿块,黏膜面光滑。MRI检查显示:8例患者为均质囊性病变,表现为均一信号影,T1加权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囊肿平均直径大小7.8 (5.0~ 12.0) cm;表现为单囊腔3例,多囊腔5例。2例表现为不均质囊实性病变,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1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可见多个斑点状低信号。1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钙化、脂肪信号影。肿瘤上极平均距肛门7.2 (5.0~ 14.0)cm。


2.手术方法:

12例患者均经骶尾切除,采用旁骶尾切口。患者取俯卧折刀位,臀部宽胶布牵开固定。取旁骶尾切口入路,见图1a。沿肿瘤偏移一侧骶尾骨切迹逐层切开皮肤至骶尾骨旁侧,纵行切开臀大肌筋膜和肌肉,进入骶前间隙,暴露肿瘤,必要时切除尾骨或部分骶骨(骶3以下骶骨)以暴露术野,见图1b。采用锐性或钝性将病灶与邻近组织分离,见图1c。若肿瘤与直肠壁紧密粘连,需小心分离以避免损伤直肠,必要时助手示指在直肠内压迫抬高病灶以帮助暴露并引导手术,手术时尽可能保持肿瘤外膜完整性。彻底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自手术切口外引出,密闭负压吸引。间断缝合直肠系膜及肛提肌加固直肠后壁支持,重建盆底。分层关闭手术切口。



二、结果

12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术中证实囊性病变8例(单囊6例,多囊2例),病理证实为骶前先天性囊肿(表皮样囊肿6例,皮样囊肿1例,尾肠囊肿1例),囊性与实质混杂性病变3例(神经鞘瘤2例,畸胎瘤1例),实质性病变1例(脊索瘤),与MRI表现一致。手术时切除尾骨8例,切除骶3以下骶骨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85 (50~ 200)ml,无术中输血;2例患者有直肠损伤,手术时予以修补。手术中无其他脏器的误损伤。术后10例切口一期愈合,另2例出现感染,经引流后愈合。无直肠瘘、尿潴留、排粪困难等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引流量为55 (20~ 150)ml,引流管平均拔除时间为3 (1~ 9)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3~ 12)d。术后平均随访15.6 (12.0~ 24.0)月,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排粪、排尿无障碍。


三、讨论

骶前肿瘤按其来源分为先天性、神经源性、骨性和混杂性[3,4,5]。多数为良性,预后较好,本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但骶前肿瘤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症状出现时肿瘤常已较大,从而使手术难度增大。对于可能切除的肿瘤不主张行穿刺活检[6,7]。术前MRI增强扫描有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还可了解与周围脏器、尤其是与大血管的关系。


骶前肿瘤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侵犯盆壁的程度等[8,9,10]。国内孟荣贵等[8]认为,经骶尾部入路适用于直径< 8.0 cm,距肛门7.0 cm以下的肿瘤,如良性肿瘤也可用于距肛门10 cm左右者。国外学者认为,低于骶4平面的良性肿瘤或侵犯骶骨的肿瘤可行经骶尾部入路[9]。本组12例患者经术前CT或MRI评估认为,切除骶3以下骶骨能够完整暴露肿瘤,故选择经骶尾部入路,均得到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腹部无切口,术后第2天后进食,无肠粘连等经腹手术并发症。


由于骶前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充分了解该区域的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骶前间隙的前壁为直肠后的固有筋膜,后壁为骶骨前的Waldeyer筋膜,两侧为髂内血管、输尿管,上为腹膜后通道,下为Waldeyer筋膜在肛提肌表面的延续,形成一个密闭的马蹄型潜在腔隙,其内是疏松结缔组织。术中分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原则,以免出血时处理困难。先切断肿瘤的营养血管可减少分离过程中的出血;(2)肿瘤位置较高时,要时刻警惕输尿管、髂窝内血管、骶前静脉丛及直肠等重要组织;(3)如果肿瘤不直接侵犯直肠壁,尽量保持直肠肌层的完整;如果肿瘤与直肠后壁粘连致密无法钝性分离时,则应采用锐钝结合、示指在直肠内指引的方法。一旦有小的破口及时修补,并采用直肠系膜间断缝合加强直肠后壁以应对术中出血。可备双极电凝或超声刀止血,骶骨前方或断段出血可用压迫止血或骨蜡封闭。(4)如果术中发现肿瘤上极位置过高,暴露不好,侵犯直肠等情况,及时更改手术入路,经腹分离肿块上极。


经骶尾入路手术可能的缺点主要包括:(1)骶前间隙不容易准确进入造成骶前大出血;(2)盆底肛提肌的缺损、直肠异位导致术后便秘等排粪功能障碍;(3)盆底侧方神经损伤影响排尿及性功能;(4)骶尾部创面愈合不良或皮肤缺损等。本组患者出血较少,仅2例切口感染经引流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可能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盆底解剖熟悉有关。而且术后采用负压瓶负压吸引可有效减少解剖无效腔,降低切口感染风险。据我们的经验,盆底部位置低的肿瘤,术前MRI评估切除骶3以下骶骨能够完整暴露肿瘤的都可以行经骶尾入路,尤其适合年龄大的、肿瘤侵犯部分骶尾骨的患者。多学科协作在部分患者是必要的,骨科、妇科、泌尿科、病理科及放射科的协作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方案设计和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5-08-19)

(本文编辑:朱雯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