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80讲 《授书论》尤宜慎诸

 長江頭 2019-01-01

一、原文

縱欲搪突,誣罔锺、。安能掩當年之目,杜將來之口?慕習之輩,尤宜慎諸!

二、注释

 纵欲:放纵肉欲,不加节制。

 搪突:“唐突”,乱闯,冒犯。  

 羲、献: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诬罔: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钟、张:汉魏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张芝。

 慕习之辈:崇尚并学习书法的人。

三、译文

一些名利熏心,欲望膨胀的书名钻营者,为了经营自己的书名,竟不怕冒天下之大不韪,用一些捏造之辞,不实之辞,且不加节制地对诸如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史上大家公认的书法名家进行诽贬诬蔑,以此达到提升自己书法之名的目的。如此丑陋卑鄙的做法,当时的人们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当时的人们肯定是看出来了,只是碍于某种原因没有给予揭穿不说而已。就算可以做到让当时的人们碍于某种原因看出来却不揭穿说出来,那么又怎能使得后来的人们不予揭穿而说出来呢?崇尚并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注意,诸如“搪突羲、献,诬罔钟、张”一类自欺欺人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

四、品评

纵欲突羲、献,诬罔钟、张”句。“纵”,放任,不约束。“欲”,想要,欲望。“纵欲”,放纵肉欲,不加节制。“搪”,通“唐”,“搪突”,即唐突,冒犯。“羲”,王羲之。“献”,王献之。“诬”,捏造事实冤枉人。“罔”,蒙蔽,欺罔。“钟”,钟繇。“张”,张芝。这是一句省略了主语成分的句子,被省略了的主语部分是:一些名利熏心,欲望膨胀的书名钻营者。“搪突”“诬罔”,用一些捏造之辞,不实之辞,去中伤别人。“搪突羲、献,诬罔钟、张”是互文修辞,意思是搪突诬罔羲、献、钟、张。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些名利熏心,欲望膨胀的书名钻营者,为了经营自己的书名,竟不怕冒天下之大不韪,用一些捏造之辞,不实之辞,且不加节制地对诸如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史上大家公认的书法名家进行诽贬诬蔑,以此达到提升自己书法之名的目的。

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句。“安能”,怎么能。“掩”,遮蔽。“当年之目”,同时期人的看法。“杜”,杜绝。“将来之口”,身后人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此丑陋卑鄙的做法,当时的人们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当时的人们肯定是看出来了,只是碍于某种原因没有给予揭穿不说而已。就算可以做到让当时的人们碍于某种原因看出来却不揭穿说出来,那么又怎能使得后来的人们不予揭穿而说出来呢?

慕习之辈,尤宜慎诸”句。“慕”,仰慕,崇尚。“习”,学习。“慕习之辈”,崇尚并学习书法的人。“尤”,特别。“宜”,应该。“慎”,谨慎。“诸”,“搪突羲、献,诬罔钟、张”一类自欺欺人的事情。“尤宜慎诸”,这句话从形式上看,是孙过庭在用一种委婉的口气提示学习书法的人,最好不要去做诸如“搪突羲、献,诬罔钟、张”那一类事情。而实质上是,孙过庭对做“搪突羲、献,诬罔钟、张”那类事情的书法人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告诫学书人,那类事情不是学书人应该做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崇尚并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注意,诸如“搪突羲、献,诬罔钟、张”一类自欺欺人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

这一章是对前边几讲所作的一个小节。有意思的是,孙过庭在作这个小结时,没有按照常规的小结方式进行,即没有进行正面总结,而是绕了一个大圈,以警示的形式去总结。他没有讲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如何如何重要,要求学生如何如何,而是在讲学书者不应该如何,如果如何了以后的结果。警示学书人要老老实实学书法,不要徒有书法虚名,不要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冒犯、欺罔书法圣贤一类自欺欺人的事情。如此别出心裁的总结,使得这个小节更为精彩,使得小结的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王羲之、张芝、钟繇、王献之四人是书法史上大家公认的杰出书法家,他们四人相互比较,各自的书艺成就优劣高下,不同的书评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四人的书艺成就与其它书法家相比,其突显位置书评家们的看法是一致的。《书谱》第一句话就是:“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又引用评者的话说:“彼之四贤,古今特绝。”就是这样四位书法大家,竟然有人要“搪突”“诬罔”,这是为什么呢?“搪突”“诬罔”者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搪突”“诬罔”的目的用意又何在呢?

首先,“搪突”“诬罔”者是一些名利熏心,欲望膨胀的书名钻营者。名利熏心使得那些人只唯书名,欲望膨胀又使得那些人不择手段。那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衷于书名又不愿走博取书名的正道。什么是博取书名的正道呢?老实地、科学地学习书法,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以艺服人,让社会认可自己。博取书名的正道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却是艰难而漫长的。那些名利熏心、欲望膨胀者既受不了那份苦,也耐不住那种寂寞。正道对于他们来说是走不通的,也是他们不愿走的,邪门歪道成了他们的热选。

其次,“搪突”“诬罔”这种现象在书法圈中很普遍,“搪突”“诬罔”者在书法人群中绝非少数,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有正在学习书法者,有书法学习已经有了一定成就者,也有已经有了书法名气甚至名气很大者。没有书名或书名小者逞“搪突”“诬罔”之能来掠取书名人们容易理解,已有书名甚或名气很大者还干这种勾当又是为何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那些人书名的得来走的不是正道,一定来之于旁门佐道,他们其所以那样,目的只有一个,维持掠来之书名。另一方面,那些人在宣传自己的问题上很幼稚,或者说不会宣传自己,以为不说别人低就不能显示出自己高,收别人说的越低,才能越显得自己高。

其三,诸如王羲之、张芝、钟繇、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名家能不能批评呢?完全是可以批评的,但批评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有利于中国书法的发展。这样的批评与“搪突”“诬罔”是有本质区别的。孙过庭在《书谱》中就对王献之进行了多次批评,每次批评都切中了问题要害。孙过庭对王献之的批评是站在有利于中国书法发展的高度进行的,这种批评不但没有影响孙过庭作为一位书法大家的形象,相应地为《书谱》增添了若干光彩。

最后,说说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影响的几例“搪突”“诬罔”的人和事。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其在《海岳名言》中“搪突”“诬罔”别的书法家时,用得最多的也是最毒的两个词是“俗”与“恶”。“俗”与“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米芾不说清楚,但这两个字的功能和作用却非常清楚,“搪突”“诬罔”,就是两大盆污水。米芾端起这两盆污水想向谁身上泼就向谁身上泼,一下子泼污了欧阳询等十四位书法名家。米芾“搪突”“诬罔”的目的很明确,抬高自己。谁的书法好?米芾说了,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的书法好。两盆污水成了米芾“搪突”“诬罔”的“撒手锏”。从这件事看,米芾是一个很不地道的书法名家。

张怀瓘,唐代书法家、书学评论家,著有《书议》《书断》《书估》《评书药石论》等书法评论文章。这个人的书作如何后世评论较少,其书评受到了后世人们的注视。其《书议》中评草书名家时有这样几段话:

其有名迹俱显者一十九人,列之于后:崔瑗 张芝 张昶 钟繇 钟会 韦诞 皇象 嵇康 卫 卫夫人 索靖 谢安 王导 王敦 王 王洽 王珉 王羲之 王献之

右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十数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

或问曰:此品之中,诸子岂能悉过于逸少?答曰:人之材能,各有长短。诸子于草,各有性识,精魄超然,神彩射人。逸少则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是以劣于诸子。

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张怀瓘“搪突”“诬罔”用心很明显,虽然没有说出来,但读者看得很明白,就是在他选出了历代草书写得最好的十九人,又从十九人中选出了王羲之,说王羲之比其它十八人好,最后再否定王羲之。通过对王羲之的否定,将历史上的草书名家全部否定。但是“搪突”“诬罔”的技能很低,所评非客观真实,且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一方面说,“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一方面又说,“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格律非高,功夫又少。”“是以劣于诸子。”“不足为贵。”王羲之的草书果真“不足为贵”吗?纵横中国书法史,事实上是王羲之的草书“摹拓日广,研习岁兹”。什么是女郎才?“女郎”与“丈夫”能同济一身吗?“搪突”“诬罔”竟然到了说胡话的地步。

张怀瓘的“搪突”“诬罔”行为虽恶劣,但仅仅只是个人行为,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伤害并不大,真正对中国书法发展造成严重伤害的是当代的一群“丑书”人。

书法艺术追求的是“美”“妙”“老”,当代“丑书”人将字写不“美”,也写不“妙”,更达不到“老”。“丑书”人的先天不足使得他们在博取书名的正道上走不通,后天的名利薰心欲望膨胀又使得他们挖空了心思要走掠取书名的邪道。为了“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丑书”人直接将“搪突”“诬罔”的目标对准了中国书法传统之标准“美”“妙”“老”,对准了“美”“妙”“老”的形象代表书家、人物王羲之。“丑书”人的武器就是米芾的“撒手锏”,“恶”“俗”两盆污水,“丑书”人的伎俩就是张怀瓘的恶行,“斩首”行动,拿王羲之开刀,颠倒黑白,扰乱视听。

当代与历代不同,书法人有了自己的组织“中国书协”,这个组织虽说是群众组织,但这个组织由政府背景,是有权威性的,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相信这个组织。“丑书”人利用他们在“中国书协”所操持的舆论工具,竭力宣扬所谓的“丑”“拙”“稚”。又利用他们所掌控的书法赛事评审权,将传统书艺踢出,将“丑书”捧红。如此培植了一批“丑书”人,并继续让那些“丑书”捧走书法展事赛事中的奖状。以此往复,“丑书”获奖,奖状为“丑书”罩上光环。在“丑书”人的鼓噪下,王羲之被一度打倒了,还被踩上了一。脚,传统书艺被逐出了书法赛场,“丑书”成了中国书法展事赛事中的“宠儿”。“丑书”人红了,中国书法倒退了。

回想起来,“丑书”贻害中国书法差不多三十年了。三十年是个什么概念?三十年就是一代人,“丑书”贻害了中国一代学书人。孙过庭当年的预言言中了今日中国书法之时弊,“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随着中国书法人的觉悟,随着“丑书”阵营一些领军人物的死去和退出,“丑书”已由鼎盛转入了衰败,“丑书”必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