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德篇:反也者,道之动

 芳草屋845 2019-01-02
《道德经》德篇:反也者,道之动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自古以来,这句的解释就有很多种版本,众说纷纭,大多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莫衷一是。

《道德经》是部老子的修炼心得录,之所以其理和意能够流传千年且应用于不同领域在于天下之道同源共宗,从不同角度体会自然得出不同的感悟,也不一定非得争个你错我对。

反也者,道之动,我们先看看《阴符经》有句话: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上、中、下丹田气脉循环往复,其功用妙不可言。我们知道道家修炼体系里有大小周天,就是疏通经络,使脉络运行无碍。道家还有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就能推导出老子“反也者,道之动”的含义,周身气血经脉的畅通,循环往复是练己的开始。

弱也者,道之用。道家讲究返璞归真,《道德经》全书的重点在于“无为”,何为“无为”?无私而为也。在人间的磨砺中,在挫折的打击中,在世事的炼化中慢慢的洗涤身心,去除私心妄念,去除执着贪婪,最后达到面对俗事能保持一颗无私无妄的澄明之心,方可无所挂碍,辅以道家其它方法继续练己,后达本源,谓之返璞归真,老子做了个比喻,复归于婴儿,并非是说修炼变成了小孩,只是拿婴儿之心来做比喻,在常人看来,婴儿无疑是很弱小的,因而我们就能理解“弱也者,道之用”这句话了。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世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无中生有”,从字面意思来说,挺好理解,如果要结合上句来解释的话,天生万物称为“有”,“返、弱”之法称为“无”,是以老子有言:无私方能成其私,就是这么个道理,或者我们把上文中说的:顺成人,逆成仙拿来解释这句也很巧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