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必考小专题之中外对比内容(六)

 jonas01 2019-01-02

hello,我的熊猫崽们

又到了中外对比干货的环节啦

天气转冷了,大家要注意保暖呀

听说,冬天,被窝和干货更配哦

配上一杯暖暖的热茶

开始我们的第六期干货吧

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基本过程

时间

推动原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5、16世纪之交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战后初期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形成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0世纪9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阶段

表现

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世纪至1840年)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年)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同:仁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异: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儒家:

代表

时间

地位

主张

孔子

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性相近

孟子

战国

亚圣

“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战国

儒家集大成者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论;性本恶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本原是“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战国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

依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④工商皆本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①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②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④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贽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不同点:

代表

(陈朱理学)

程颢、程颐(北宋)

朱熹(南宋)

发展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

王阳明(明朝)

心学创始人

心学集大成者


项目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通过“天理”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理”是万物的本原)

通过“致良知”来恢复人固有的善性(“心”是万物的本原)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得到“天理”,并以此作为规范)

“心即理也”“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求“理”,从而为善)

相同点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范畴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同属于儒学范畴

思想主张

都承认“理”的存在;都重视主观意志,强调自我修养,积极服务社会,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都主张克服“私欲”

影响

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在政治生活、文化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脉络

时期

春秋战国

秦朝

汉初

社会特征

社会转型,生产发展,战争频仍,变法运动

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残破,秦亡教训

思想状况

“百家争鸣”

崇尚法家

“黄老之学,修养身息”

接上表

汉武帝统治时期

魏晋至隋唐

宋明

明末清初

经济恢复,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佛、道兴起,儒学危机

回应挑战,重振儒学

商品经济,西学东渐,封建专制,八股取士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并存,相互渗透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批判思想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

晚清时期的借用

儒家思想成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外衣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

新文化运动时期

受到猛烈的批判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弘扬科学与民主,宣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

今天的干货就到这里结束啦

希望我的小熊猫们能够把

这些干货统统get下来呀

大家近期关于历史还有什么疑问

也可以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哦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

⬇⬇⬇

觉得实用的话,给小编点个赞打打气

收藏转发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