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谭旭东:教师如何阅读

 heitudi 2019-01-06

文/ 谭旭东 中国教师

关注|谭旭东:教师如何阅读

谭旭东:

当代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语文教育和儿童阅读专家。出版多部诗歌、散文、童话、文学理论批评、语文教育与家庭教育著作,翻译多部译著。理论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担任北师大国内合作办公室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首席专家,深入100多所小学指导语文教育、儿童阅读与家庭教育。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除了接受专业的教育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自主阅读。教师的自主阅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休闲阅读,二是专业阅读。休闲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专业阅读则与工作和事业有密切关系,尤其值得重视。

教师的阅读素养,体现在教师的阅读面、阅读量、阅读品质和阅读能力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阅读面是指读书的广泛度。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宽广,甚至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阅读量是指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只读专业书,尤其不能只读课本、教材,还要读涵盖各方面内容的优质的科学、社会政治、人文类书籍,也要阅读一些报刊。阅读品质是指阅读好书。教师的阅读一定要立足于经典,从经典起步,再进入经典,并传播经典与传承经典。阅读能力是指阅读理解力、审美力、鉴赏力和批评力。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有很强的阅读能力,没有阅读能力,就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的创造力。

这些年,我应邀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一些中小学做语文教育和儿童阅读指导工作,发现有些语文教师阅读不够,读经典名著少,即使读书,也只是读流行读物或者快餐读物,因此,到了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就无法搞好课堂教学,也无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难以把学生引入经典的殿堂。读流行书和快餐读物,只是消遣、消费,没有沉淀,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难以培养审美力和判断力,也难以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老师爱读流行书和快餐读物,学生会跟着仿效,那么,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状况可想而知。

现在,有不少语文教师阅读面很窄,只读了些“心灵鸡汤”或者《读者》之类的文摘杂志,所以在课堂上不能旁征博引,更无法讲出审美感悟。他们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只能推荐“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这样的推荐等于没有推荐。有的语文教师对阅读的理解很浅,以为让学生早上大声朗读几首古诗词,或者组织学生背诵几篇《论语》,就是阅读。其实,这种背诵只是机械性记忆,与阅读还有很大差别。还有的教师认为阅读的第一要义就是学知识。其实,完成了真正的经典阅读,经历过了感受、感悟、感动、理解和想象之后,知识是自然习得的。把阅读的第一要义锁定为学知识,其实是功利阅读。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好阅读?有没有好的方法和建议呢?

第一,教师阅读要紧密结合教材,促进课堂教学。如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叶圣陶、老舍、林海音等作家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节选部分或经过改编的,教师要想教好这些课文,最好是读原著。当然,更要熟悉教材作家的其他优秀作品,并且适当地补充到课内,丰富课堂,完善教学。初中课本里,鲁迅、丰子恺和艾青等作家的作品比较多,那么,教师就要熟悉这些作家,对他们的创作有比较深的了解,讲解课文时,才会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第二,教师还要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著作,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动态,尤其是要对欧美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学方面的经典的、新潮的学术著作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这样,才能提高认识,开阔视野。站位高,才能有洞察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潮流、超越自我。一种传统的教育观点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根教鞭就能教好书!”这种观点如今是值得警惕的。社会快速进步,科技迅猛发展,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步,固守教材,是教不好学生的。

第三,教师还要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哲学和历史等经典。有句古诗“功夫在诗外。”即写诗,要读其他的书,要做诗外的功课。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只抓考试点、只抓教材,还要读大量的文史哲书籍。所谓“底蕴”,就是基于对文史哲典籍的阅读与消化。不下这样的功夫,只能做一位平庸的教师。文史哲的底子,不单语文教师要有,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该具备。去一些学校听课,发现有的语文教师,世界文学名著没读过几本,讲课很枯燥,讲的只有教材和教参上的信息。教语文,教师对作家一点都不熟悉,课堂里怎么能够把知识建构得立体起来、丰富起来?

我觉得,教师读书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克服偏见。读得多,才不容易固执,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不会盲从。有些教师读书,只读某一种书或某一类书;还有的教师,只读他认为有用的书。讲实用,可能就会忽视几乎所有优秀的哲学、文学和历史经典作品,因为这些书不只是传递知识的,还是改变人的思维、思想,丰富人的情感的。如果仅仅讲实用才阅读,就会变得更狭隘、更片面、更封闭。

二是培养审美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过经典,那么看到经典,就无法发现它的美,更难以为之感动。审美力是一种修养,文明人的基本修养,但它需要经常接受文学和艺术的熏陶才会有。教师没有审美力,只知道传授“专业知识”,那么,人性化的、人文化的教育教学就无从谈起。我曾参加过一些语文研讨活动,也听过语文公开课,发现有些授课教师有共同的地方,就是授课时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为什么教师总是习惯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因为他抓不住课文里的美,无法很透彻地分析课文里的修辞、意象、意境和风格,只好抓一些空洞的主题教育学生。

三是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也有能力指导家庭阅读,做好亲子阅读,做合格的父亲和母亲,这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利于家庭和谐幸福。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也可以提高个人的品位,让生活更加丰富、快乐。“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胸有成竹、气象万千,人的气质也高蹈卓越。阅读,喝茶,品咖啡,养花草,亲近大自然,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好方法,其中,阅读是最美的姿势,阅读是最优雅的事情。

四是提高职业素养。教师这份工作,这个职业,与其他工作和职业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教师需要很高的阅读素养。做教师,是不能仅靠表演和实践的。要讲好一节课、一门课,可能要读几十本书。历史教师要讲好一节课,要讲好一个历史事件,可能要读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书籍,不然的话,只能做表面文章,让历史事件变成简单的名词解释;物理教师要讲好物理课,要掌握准确的专业知识,更要阅读科学家、物理学家的传记和相关的历史,了解科学的来历,让学生结合历史与时代来理解科学,效果会比照着参考书上课好许多。广泛的阅读能让教师变得更受学生欢迎。

五是提高教师的情商。阅读提高人的认识,更丰富人的情感。我很幸运,小时候就开始读世界文学名著,到了初中,当时能够读到的名著,差不多都读过了。当然,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每一本著作,但文学名著里各种人物的命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阅读时因感动而流泪的体验,更是铭刻在心。文学名著里的生活内涵非常丰富,每读一部,好像就在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经历全新的人生,因此,喜怒哀乐都藏在心中。阅读名著,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它培养我对文字的敬畏与信任,这也是一种情商。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进行各种教育改革,名目繁多,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现象很突出,这些改革中,都将教师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对教师阅读素养的重视,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每一位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只会出现非常短暂的一段时光,但一位好老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重视并抓好教师的阅读,也是学校管理和教师自我成长的一件大事。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阅读,更要做好全科阅读;不但要读专业书籍,还要广泛阅读各类经典,让自身具有丰厚的知识和智慧,才能适应新的时代新的教育。到各地中小学做教育指导时,我就注意引导学校抓好阅读文化建设,办好图书室,开好阅读课,并培养教师全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教师阅读是一件大事。教师阅读这件大事,最终要靠教师来完成。亲近经典,热爱阅读,是教师的一种生活姿态,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