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君子Jessica 在讲解如何学习瑜伽解剖学之前,我想说明一点,瑜伽和瑜伽解剖学严格来说是两回事。瑜伽是科学,解剖学也是科学,但瑜伽需要的是实践,而放在瑜伽中的解剖学更多的是理论。 很多人问我应不应该学习解剖学,为什么学完好像不太会用,感觉学了很多知识,了解了身体产生病痛的原因,但是实际应用就不太行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是不同的,即便同样是腰间盘突出,也会因突出的位置,患者本身的身体情况而有不同的调整方式。所以瑜伽解剖学,如果你走进了纯理论的误区里面,你会发现,理论上讲得通的,实际应用未必就行得通。 我并不是说学习解剖学没有用,而是让你结合身体去学习。让解剖学真正的被你用在你的练习或者课程当中。这一点要怎么做到呢? 首先要明确人是一个整体。学习解剖的时候千万不要将人切割开,而是从局部开始向整体出发。就如我很早之前说过的,我们不能觉得手臂力量弱,就先练举铁在练瑜伽。瑜伽是整体化的练习,不要局部对待。越是将瑜伽局部化,离瑜伽就越远。我们要先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毕竟构成你这个人的主要框架是骨骼。所以骨骼的位置,结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排列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便于理解瑜伽中的正位,顺位原则。 跟着是身体可以活动的位置,也就是关节,这些关节都是怎么形成的,或者说是由什么组成的,可以怎么去动。就像小孩子拿到了玩具,首先要看怎么让它动起来,能活动的地方在哪里。最后就是肌肉的部分,因为关节本身不会动,能让身体动起来的是肌肉。这些肌肉是怎么长的,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联系是相互协作,还是相互制约?了解了这些还没有完,还需要进一步去了解在这些大块下面很细微的东西,比如腺体,神经,血管等等。所以解剖学并不是简单背一下骨骼,关节,肌肉名称就可以的。 如果我们死学解剖学的知识,那会给我们瑜伽的练习带来限制。因为瑜伽是需要「心」的加入。学习解剖学可以让瑜伽老师所教的瑜伽更安全,让练习者练习的时候更安全。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正如一个体式,如果没有人去练习,那这个体式是没有灵魂的,只是干巴巴一个动作而已。 解剖学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没有好坏之分,没有有用无用之别,关键在于使用的人。一般在我的课堂上很少会出现解剖词汇,即使我已经学了两次的解剖课程。因为解剖学这个工具不是天天挂在嘴边就可以称为用的好,而是可以在关键的时候为你所用。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手中无刀,心中有刀,人刀合一才是最高境界。 在我刚接触解剖的时候,我曾想过要不要继续教瑜伽。因为解剖学告诉我,很多体式,现代人是没办法练习的。大多数人的脊柱不在中立位,颈椎腰椎都在变直,并且双腿无力,这样的身体条件去练习体式肯定会受伤呀。所以第一次我学完解剖回去教课,只教一些很基础很基础的体式练习,因为我有些担心。但是好在,瑜伽是一个实践的科学。在我自己练习的时候突然反映过来,其实解剖学就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把尺子,不需要什么都拿解剖学来校准。如果什么事情都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去想身体的科学,那就把自己框在了一个框框之中。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将解剖学应用在辅助手法里面,虽说现代人的身体可能不比过去那么健康,但不是不可以练习的。辅助工具的应用,辅助手法的协助可以让很多人通过练习变得健康。因此,不是学解剖学才会让瑜伽练习更安全,而是让我们对瑜伽的练习多一个思考的角度。 于是,当第二次我去学解剖的时候,心里想的和第一次就完全不同了。第一次我是想借助解剖学可能会更好的调整学员的身体,可以知道更多体式的练习方式。事实证明,第一次的想法让我差点放弃教瑜伽。而第二次我只想更了解人体的机构,看一下人体各个骨骼,关节,肌肉,腺体,神经等等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可以更好的将解剖学应用在课程和自我练习当中。 于是今年我希望开始做一系列的,以解剖为基础的系列课程(J课堂 | 2019年线上+线下课程安排),我希望无论是瑜伽老师,还是瑜伽练习者,学到知识之余,更多的还是可以应用在你的课程,练习乃至生活之中。 在《瑜伽解剖学》中,作者引用了尼布尔的一句话,「请赐给我宁静的心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请赐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请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别」。瑜伽解剖学应不应该学,怎么学,我希望通过这一个系列的课程让大家可以去分辨,可以更清晰的去选择。 (图片可点击哦!) RECOMM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