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克思妙译《红楼梦》“汪恰洋烟”

 梦影红楼 2020-06-15

作者 I 张惠

《红楼梦》中写到大量用品、衣饰等名物,只有弄清楚它们是什么东西,才能找到准确的词汇翻译。但有些古人的物件名称,现代中国人都未必明白,比如,能够说出第五十二回提到的“汪恰洋烟”是什么意思的中国人,恐怕就很难找到。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鼻子不通气,宝玉让麝月取鼻烟壶给晴雯闻。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

美国红学家周策纵曾在1976年发表专题文章考证《红楼梦》中“汪恰洋烟”的由来:

我相信“汪恰洋烟”一定是Virginia或Virgin的译音。由于康熙时代(1662-1722)西人来华者,尤其是西洋传教士与清廷有往来者,以法国人最多,恐怕可能是法文Vierge(按:较近的音译为唯爱尔意)的译音。

周策纵也是霍克思的朋友。霍克思曾表示非常感谢在翻译过程中大力提供帮助的友人:“我也很感激如下几位朋友,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不止一次地为我提供书籍、文章和建议。”其中就有周策纵。宋淇曾将周策纵的这篇考据文章寄给霍克思参考。不过,周策纵的考证可能对霍克思起了一种“反向启发”的作用。霍克思细读之后,于1976年4月14日回了一封长信给宋淇,对周策纵的说法存疑:

I am also deeply grateful to the following friends for having at one time or another- in some cases many times-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furnished me with books, articles or advice”. (他如此之渊博,我可不敢在学术上持相反的意见;可是,老实说,我怀疑他对“汪恰”的解释是否正确。)

周策纵对“汪恰洋烟”的重视和考证促使霍克思进一步查证、思考,经过详细查阅,他发现西方人习惯用烟叶产地来称呼板烟和卷烟,却从不以烟叶产地来称呼鼻烟。鼻烟的贵重与否并不在烟叶,而在于制造时候所用的香料。最名贵的鼻烟不是论磅,而是论两定价。所以他以意大利文uncia来翻译“汪恰”:

我认为汪恰并不是专名,而是大家误以为它是个名称。最贵重的鼻烟不是论磅买的,而是以两计算,所以我认为汪恰是意大利文的uncia(读为oon-cha)。除了你之外,我没有拿我的想法告诉任何人,而我在译文中也不加任何解释,因为我想在译文中保存一点不可解的谜,就像原作中有浑不可解之处一样。

还需要指出的是,意大利文的一两是oncia,从读音上来说和“汪恰”再接近不过。并且,霍克思还有意将之拼成uncia,其一是避免落实;其二,由于庚辰本在“真正汪恰洋烟”下,有一道脂批:

汪恰,西洋一等宝烟也。

而意大利文的数字“一”是uno或una,霍克思的新创名词看似意大利文的一两,实际上同时还令人联想到“一等”,来暗示汪恰洋烟的贵重,从而暗合脂批的原意。这确实是精妙的译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