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通行十二经药和十二经脉常用引经药

 寿世保元中医馆 2019-01-13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

 
 

人体疾病在不同脏腑和部位,除了辨证论治外,在每个处方里,还必须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适当选用引经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一、十二经常用引经药

1、足厥阴肝经常用引经药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2、足少阳胆经常用引经药柴胡,青皮

3、手少阴心经常用引经药黄连,细辛

4、手太阳小肠经常用引经药黄柏,藁本

5、足太阴脾经常用引经药升麻,苍术,葛根,白芍等。

6、足阳明胃经常用引经药石膏,升麻,白芷,葛根

7、手太阴肺经常用引经药桔梗,升麻,白芷,葱白

8、手阳明大肠经常用引经药升麻,石膏,白芷

9、足少阴肾经常用引经药细辛,桂枝,独活,知母。

10、足太阳膀胱经常用引经药防风,羌活,独活

11、手少阳三焦经常用引经药柴胡,连翘等。

12、手厥阴心包经常用引经药柴胡,丹皮等。

古代医家很少讲到任督二脉及带脉的引经药。但有医家狗脊,土鳖虫督脉引经药白术,芡实带脉引经药肉桂,七叶一枝花做任脉引经药。

上面的十二正经的引经药,是中医最经典的引经药,仅供同仁们在临床上参考应用

二、临床常用通行十二经药

通行十二经的药物一般作用范围都比较广,可作为临床的常用药。据清代医家姚澜所著《本草分经》介绍,以下中药可通行十二经:

1、人参

入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补阳以生阴,崇土以制火。

2、柴胡

入足少阳、厥阴经。在经主气,在脏主血。宣畅气血,散郁调经,升阳气,平相火。治伤寒疟疾,寒热往来,头角疼痛,心下烦热,呕吐胁疼,口苦耳聋,妇人热入血室,小儿痘症疳热,散十二经疮疽热痛。

3、香附

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调一切气,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消积调经,乃治标之品,损气耗血。

4、乳香

入心,通行十二经,调气活血,祛风舒筋,托里护心,香彻疮孔,能使毒瓦斯外出,消肿止痛生肌。

5、威灵仙

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行气祛风破积,治风湿痰饮诸病,性极快利,积不痊者,服之有效。然大走真气耗血,用宜详慎。

6、没药

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瘀血,消肿定痛生肌。

7、防己

入膀胱。去火邪,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疗风行水,降气下痰。性险而健,惟湿热壅遏及香港脚病,凡下焦湿热致二阴不通者,用此治之。有二种,汉防己治水用,木防己治风用。

8、牛蒡子

泻热散结,宣肺气,清喉理嗽,利二便,行十二经,散诸肿、疮毒、腰膝滞气。根苦寒,治中风,贴反花疮。

9、甘草

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生用气平,补脾胃、泻心火、而生肺金;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峻剂则缓急,入润剂则养血,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

10、白扁

补五脏,暖肠胃,调中,助十二经脉,肾病宜食之。豆叶利五脏、下气。豆腐甘咸寒,清热散血,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

11、绿豆

行十二经,清热解毒,利水和脾。功在绿皮,去皮即壅气。煮汤加蜜或盐,冷冻饮料。粉扑痘疮溃烂。

12、蕲艾

生温熟热,纯阳香燥,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而尤为肝脾肾之药。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血温中,开郁调经,杀蛔,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13、大枣

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脾病宜食之。加入补剂与姜并行,能发脾胃升腾之气。风疾、痰疾俱非所宜。红枣功用相仿,而力稍逊;南枣不入药;生枣甘辛,多食生寒热

14、木通

入手足太阳、手少阴、厥阴。泻气分湿热,防己泻血分湿热。脾胃不和则水道不利,乃致郁,为寒热,为肿胀,为淋秘,为痹瘅,俱宜木通淡渗之剂,分利阴阳,则水行火降,脾胃和,而心肾平矣。

15、附子

大热纯阳,其性浮多沉少,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治督脉为病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生用发散,熟用峻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