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的“中风药”发现了,一日三杯,防脑梗,血压也低了!

 探索物理空间ok 2019-01-14

脑梗通常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它是由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部缺血性坏死的疾病。

脑梗通常发病急,发展迅速,每年的病例数高达150万,在导致脑梗的众多因素中,高血压占最大比例。

研究表明,高血压可使脑梗塞的风险增加7倍!

高血压对大脑的危害主要影响脑动脉,一旦血压持续多年并持续增加,身体的动脉壁将因缺氧而营养不良,动脉内膜的通透性将增高,血管壁将逐渐变硬并逐渐失去弹性。

临床上,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腔隙性脑梗死、中风疾病等疾病,是晚期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警惕脑梗发病前的迹象。

高血压患者,手指一旦出现3种迹象,就要警惕,可能脑梗要来了!

迹象一:手指麻木,瘫痪

如果高血压患者脑部血管出现堵塞,很可能会压迫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身体无法传递正确的命令。这时,手指会经常觉得没有力气,无法抬起重物,甚至产生麻木。

有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直接瘫痪,这时,应该尽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迹象二:大拇指出现青筋

伸展左手,并将手掌平放,左手拇指和手掌之间的交界处找到一条水平线。

该横向线的中点称为“手部冠状动脉区”,如果该区域有隐藏的血管、或者隆起、变粗,边长的血管,则表明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其中,青筋越粗,说明病程越长、越重,患者常常会有心前区的不适,甚至心绞痛等;反之,青筋越浅、越细,就说明患病时间越短。

迹象三:手指末端发硬

如果手指末端比较硬,灵活程度差,而且整个种植形状比较扁、长,这意味着容易中风,这主要是血栓堵塞了细小动脉到造成的现象。

高血压患者,这4个习惯最好一个也别占,占了,尽量改掉!

习惯一:口味重

许多老人口味都很重,特别喜欢哪些咸口的食物,甚至喜欢在做饭时多放些盐。

然而,研究表明,高达9.5%的心血管代谢死亡与盐摄入过多有关,而且,吃盐过多,还与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和10.7%的脑卒中死亡有关。

高盐饮食会呆滞血压升高,加速脑血管破裂的风险,甚至是脑出血。

习惯二:烟酒不离手

超过一半的脑梗患者都有长时间吸烟和饮酒的习惯,这是老年人脑梗发生的常见因素。

吸烟会导致人体血液中脂质和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一旦形成血栓,就可能随时阻塞大脑血液,导致脑梗塞。

习惯三:经常熬夜

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的还会导致脑梗。

因为熬夜会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管应激状态,并使神经长时间紧绷,一旦过度工作,就会发生事故。

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

习惯四:情绪激动

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尤其是感性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激动。

但是,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情绪激动,一旦神经兴奋或过度紧张,很容易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血管“崩溃”并引起脑血管发生意外。

要想预防高血压、脑梗,记住“二补、三动”

第一补:补充镁元素

缺镁会促进小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研究表明,每天服用超过1克的镁可以降低血压。

因此,平时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多吃马铃薯和纤维素的食物。

第二补:补充槲皮素

来源:红秋莓

槲皮素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元素,对人体有降血压、血脂、增强血管抵抗力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清血液垃圾、扩张动脉,预防心梗、脑梗等血管病。

增加摄入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恶性细胞生长,减少血液垃圾在血管中沉积,起到防血栓、平衡血管环境,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

研究表明,红秋莓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含槲皮素最高的食物,槲皮素含量可达68%以上。每天温水泡服6-8粒红秋莓,即可满足身体对槲皮素的需求。

三动:

第一动:动手

手指与大脑皮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移动手指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增加大脑的敏感性,预防脑梗塞,帮助脑梗塞患者的修复。

由于左脑支配右手而右脑支配左手,因此可以反复刺激双手的手指以达到目标。

第二动:动脚

平躺或坐着时,下肢应尽可能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整个脚掌应360度左右,尽量保持运动幅度。

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回流到心脏,帮助维持血管,增加血液流动。

第三动:动脑

语言交流可以达到锻炼大脑的效果,特别是血管较差的人,平常一定要多交流。

老年人可以与家人和朋友聊天,阅读更多动脑的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