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 编者按:为了帮助基层医生学习心电图基本知识,掌握看图诊病的基本技能,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在《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栏目开设了《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系列连载。与以往的心电图教材不同的是,本讲座以基层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为对象,更多地强调从临床的视角来看心电图,突出实用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每一讲一个主题,从实例引出概念,临床用得上的多讲,不实用的少讲或不讲。我们希望通过本讲座使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够学懂、看懂心电图,并能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欢迎读者随时将你们的意见、要求和问题告诉我们。 一、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概述 在本讲座第22讲(窄QRS心动过速)中我们已经讲过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是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 其发生频率很快。相对阵发性心动过速而言,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Tachycardia)是另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其发生频率较阵发性心动过速缓慢,但较逸搏心律为快。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为自身加速性心律,并且不具备“突发、突止”的阵发性特点。 实际上,“心动过速”的概念是针对起搏点的固有频率而言,如较某一部位的固有频率快即称为某一部位的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在60-100次/min,超过100次/min的窦性心律即为窦性心动过速。再如交界区频率正常范围在40-60次/min,超过70次/min的交界性心律即为交界性心动过速; 70-130次/min称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超过150次/min则为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另如心室自主频率在20-40次/min,超过60次/min的室性心律即为室性心动过速;60-100次/min称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超过150次/min则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当然频率只是鉴别诊断的条件之一。 “阵发性心速”与“非阵发性心速”区别还在于: ① 心动过速发作性质不同:“阵发性”为突发突止;“非阵发性”为逐渐增快和逐渐减慢。 ② 节律固定性不同:“阵发性”节律固定,绝对均齐;“非阵发性”节律不固定,略有不齐。 ③ 发生机制不同:“阵发性”主要为折返激动,少数为异位自律性显著增高引起;“非阵发 性”常为异位自律性轻度增高。 ④ 对机体影响不同:“阵发性”主动侵入性强、危害性高;“非阵发性”主动侵入性弱、危害性 较低。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为病理表现,常见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洋地黄中毒等。有时也可在冠状动脉溶栓术或冠脉支架植入术时出现,常提示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少数也可见正常人。 其心动过速本身常不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因此无需特殊用药,主要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本讲只介绍比较常见的后两种。 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见图36-1至36-10): 1. 连续出现≥3次的交界性异位搏动,QRS波群呈室上型,既QRS时间正常,形态与窦性下传的QRS相同或略有异同。 2. QRS频率多数在70-130次/min。 3. QRS与P波的关系:①无P波,但要注意是否隐藏在QRS波群之中;②前面如有P波,必然是逆行P波(P'波),P'-R间期应<><>考虑房室分离现象。 4. 由于异位起搏点在交界区,与窦房结比较接近,有时窦性激动也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图形。 三、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心室内起搏点的自律性明显低于窦房结及交界区,因此不应表现。但在窦房结及交界区自律性降低不能发挥各自应有作用时,或心室自律性增高并超过窦房结和交界区时,则形成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又称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也有称缓慢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见图36-11至36-16): 1. QRS波群宽大畸形,连续出现3次以上(包括3次)。 2. 此QRS前无P波,有时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即此时的P-R间期小于窦性心律的P-R间期,或QRS波群后有室房逆传的P'波。 3. 心动过速频率在60-100次/min,多数为70-80次/min。 4. 伴有或不伴有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干扰性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本讲小结] 1、相对阵发性心动过速而言,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也是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且频率较阵发性心动过速缓慢,但较逸搏心律为快。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为自身加速性心律。 2、“阵发性心速”与“非阵发性心速”区别在于:“阵发性”为突发突止; 节律固定,绝对均 齐;机制主要为折返激动引起;主动侵入性强、危害性高。 “非阵发性”为逐渐增快和逐渐减慢;节律不固定,略有不齐;机制为异位自律性增高;主动侵入性弱、危害性较低。 3、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为病理表现,少数也可见正常人。其心动过速本身常不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无需特殊用药。 4、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①连续出现≥3次的交界性异位搏动,QRS波群呈室上型。②QRS频率多数在70-130次/min。③QRS与P波的关系:无P波,但要注意是否隐藏在QRS波群之中;前面如有P波,必然是逆行P波(P'波);后面如有P'波,R-P'间期应<>波应考虑房室分离现象。 5、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①连续出现≥3次宽大畸形的QRS波群。②此QRS前无P波,有时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或QRS波群后有室房逆传的P'波。③频率在60-100次/min,④伴有或不伴有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干扰性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思考题] 168、什么叫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169、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心动过速有何区别? 170、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有何临床意义? 171、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172、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
|
来自: 云海心音aryw2v > 《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