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静心的培养(三。下)

 369蓝田书院 2019-01-16


(三)、清静心的衡量标准和三个层次

 

第二层次:注意力的持续性专注

生活中,我们对自己注意力持续专注于某事或某处的这种状态,大多数人是有经历过的,所以对注意力的持续专注的现象是知道的,但往往是在没有觉知的状态中下意识进行使用这种能力的,你只是一种应事应景的习惯而已。那么在修行中的注意力持续性专注应该咋样练习呢?很简单,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清醒的自觉运用在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并且是有意识的、持续的专注在其中。这个和你过去的区别是,过去你关注的或许是你的身外之物和事情;而现在,你只关注你自己,只专注在关注当下的你自己。

例如我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我们常常因为身边周围的行人中的某个人、车流中的某辆车以其某个特征吸引我们的眼球,吸走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专注在这个焦点上,随着这个焦点游移。现在,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觉知自己走路的这个状态之中,也就是你的注意力的聚焦点是你自己的走路状态,并且保持专注在这个状态之中,不被周围任何的人、物或事情牵扯走你的注意力。

当然,你也可以举一反三,可以在自己别的行为活动中加以灵活运用你的注意力到你的那个活动中。唯一的标准就是你始终清晰地知道这个行为活动的过程,并且不离开你“自己”。

初学者要做到这个很难,除了需要“悟性”,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实践,且具有对此坚信不疑的信心,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信半疑或无所谓的散漫状态,这种专注的能力是无法培养出来的。然而这个持续专注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成功进入清静心修炼的分水岭,这种能力将在你整个修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层次:清静心

清静心是在注意力持续性专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修炼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旅是极其相似的,你从受精卵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裂变开始走到今天,你身体生物上的变化与你精神上的成长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外界的因素是这个过程的助缘,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你自己那个有意或无意的当下的选择,因而我们人类就有了不同脾气秉性能力的人和不一样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的人生。后天的你,越发展变化越繁华复杂,而要返回先天的你却恰恰相反,需要做的是简单直至无为。“長生無他。神全、炁全、形全而已。神全虚無,炁全湛寂,形全清静。

(有的人看到这里会有疑问:我们只是喜欢而已,又不可能出家,都简单了,咋么工作生活养家糊口啊?那是你现在还不懂、不了解真正的修行是什么而产生的问题,“大隐隐于世”。以后会专门谈这个话题,现在暂且不表。)

到了清静心这个阶段,你就要进入真正的修炼了。而清静心修练过程是一个修行者在实践中你自己的证道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你要“全凭心意做功夫”,你之前直至此时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所以你需要一个在修炼上真正有“修为”的师父指导你的具体修炼。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场心灵之旅,你的所有内在的验证是旁人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了解的,也包括你自己。你无法确认你的内在经历和状态对还是不对?正确与否?你需要一个过来人给你确认和鼓励。“欲知上山路须问过来人。”这种心灵之旅他的背后动力是生命的能量。而主动拥抱及融合这个能量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