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兰山岩画生殖符号解构

 田牧 2019-01-18
11-07 13:52

中华民族是一个曾经有过漫长的生殖崇拜和繁衍渴望历史的民族。特别是出现在几万年前的岩画图腾中对生殖的崇拜,不得不说上古先民不仅崇拜人的生殖而且崇拜整个自然的生殖的最为直观的实证。

当我们翻阅中国古籍,会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在科学不发达,知识不普及的上古荒蛮时代,就已经把生殖特别是人的生殖放到宇宙的高度来认识。他们祭拜苍天为父,祭拜后土为母,认为宇宙自然和人是“天交于地,地交于天的产物”。生命源于宇宙。故而有《盘古氏》云:羽而走者,足而腾者,草而木者,此物之所以万也。

中国人自古就有祭天祭地祭祖的习俗,实质上就是在崇拜祖先的仪式中表达传宗接代,繁衍家族思想的人间大礼。比如书于牌位的“祖”“妣”二字,实际就是男根和女性的象征,也就是对生殖的崇拜,对族人繁衍的渴望。有专家学者考证今天少数民族部寨还保留着对生殖崇拜,比如屹立在族寨门前的石柱或木柱,各地寺庙塔中的石柱,都是男性生殖器的拟化。如内蒙古阿拉善诺日公的滴阴洞和巴音毛道的人根石。还有福建东山岛上的石刻都是女性生殖器的拟化。包括西藏传统墙体上的男女性生殖绘画等都是对生殖的崇拜,是一种充满繁衍希望的崇拜。在中国繁衍的希望一直被承继了下来。中国人观念里今天依然存留着生男丁,续香火传宗接代的思想,依然保存着浓郁而牢固的拜祖习俗。

生殖崇拜是上古先民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和最为原始的本能与思想也是最为直接表达的行为,世界各地发现的原始文化遗迹中,有大量关于生殖崇拜的内容,岩画图腾就是最好的实证。

01:生殖岩画抽象符号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岩画的典型代表,集中了北方岩画的精髓。岩画图腾为研究对生殖器的崇拜提供了依据。在环太平洋五大洲岩画中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女性生殖器,动物生殖器的图腾。以贺兰山岩画图腾为例,岩画图腾中出现人或动物的生殖器都被放大突出,夸张。男女性生殖器和动物生殖器,很显然是意夸张,就是对生殖的崇拜。如图1、图2、图3:

图1

图2

图3

在上古时期,人类出于本能而两性交配,当他们发现两性结合而能繁衍时,他们开始注意到动物,其它人类进而崇拜。崇拜自然、崇拜人本身的生殖器,因此,岩画图腾中出现了抽象的象征男、女生殖器的符号以及出现了男女交媾,人与动物交媾的图腾符号。如图4:

图4

英国艺术家海瑞·卡纳博士《性崇拜》一书说:性的崇拜,即是人类对生物的生殖器官及自然繁殖能力的崇拜而言,故又称之为“生殖崇拜”。岩画中出现较多的隐晦的以抽象的或者象征的符号表示对生殖的崇拜,特别是贺兰山和大麦地岩画,而新疆康家石门子出现的多以男女交媾为主,且局部放大,夸张了男女生殖器。

贺兰山岩画中许多抽象符号归类总结,可划分为二大类:一是女阴崇拜,二是男根崇拜和交媾行为崇拜。岩画中的生殖器官符号非常率真而具象地表现出上古先民对女阴、男根的崇拜。特别对女性生殖器的符号刻画的较为多,即可解释为“太阳”。又可理解为女阴。其形为人而象菱形正是女性繁殖的象征,根据实地考察,发现了39个之多。

在女性生死崇拜的进程中,上古先民还依据其构造和形态,寻找到象征物,以隐喻地表现形象,象征女性生殖符号以“O”或“▽”等这种隐喻。从微观上,生殖崇拜正是人对人的性的认识。我们已经习惯了从现实中人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更看重人的性意识的形成和性的自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岩画中出现的女性生殖符号,恰恰说明上古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和对性的渴望,很真实直接的表达了出来。且强调了女性生殖的符号,更符合上古先民人性意志和对生殖渴望所表达的精神,他们不掩饰人在性面前的动物性。

上古先民用抽象的符号所描绘的生殖正好的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意识,这种表达方式是纯真的纯粹的,这种表达方式正合人的生长发育。如刚出生的婴儿可以赤裸的,因为他们对性没有羞耻意识。到了少年期,性羞耻意识开始产生,学着掩饰自己的性。进入青少年期性骚动的不断袭击,年青人对性的赤裸明显有了抵制和自觉的性掩饰心理。至于到了成年人则总是用衣服来标志自己各方面的成熟。对更加好奇神秘。便开始渴望了解性。于是便有了模糊的概念式的抽象符号式绘画。

而这种对男女性生殖器官符号以及动物的生殖器官的符号画中多以简单的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现。动物岩画中雄性动物以雄性生殖器很直接的表现出来,如图5、图6:

图5

图6

而雌性动物较为隐晦,以“◎”象征性的表现出来,如图7:

图7

02:太阳树的生殖崇拜

贺兰山岩画图腾中有似神树的桑树符号,正是桑社生殖或桑社桑林的绘画。多被称之为太阳之花。其实正是桑林。如图8:

图8

桑社是生殖神的象征,桑林成为上古先民自由交媾的场所。今天有很多人认为上古先民们由于生产力低下,又没有道德约束,可以与任意男女在任何场所,随时可以发生关系进行交媾。其实不然,从古文献的记载中上古先民交媾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的。而是根据特定的季节和时期才被礼法和风俗所允许的。而这个节在中国的民俗中被称之为“太阳神”在廿四节气中万物生的季节——春天。男女交媾的仪式叫做“春社”或叫做“社会”,即聚社会饮。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以太牢祀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下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弓箭在原始风俗中,常用于男女性交的象征)。

《周礼·地官》媒氏……以仲春之月,会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贺兰山岩画中出现在一棵树下男女交媾图,树即为扶桑木即是太阳树,而太阳是上古华夏民族所崇拜的宇宙神和始祖神。因此在上古华夏族的宗教中象征扶桑木的桑树就是一种受到崇拜的生命之树。而这种象征太阳神的桑树,常常被种植在神圣的祭坛周围,祭坛被称为“礼”,而桑林则被命名为“社林”或“社木”。

《礼记·郊特牲》冬至祭天曰“效”,夏至祭地曰“社”。冬至,节气首令,也是阴极阳生的(一阳生)。夏至,阳极阴生(一阴生)。

社坛上有土堆起一个高冢,设置为社神的神石,称为“石柱”,而女堆和石柱正是女性和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特别是在上古时代,以女性繁衍后代,崇拜女性。况且中国文化中多以阴为女性符号,在古文典籍中也有“皇天”对“后土”。所以上古时代男女交媾多发生在特定的春天时节和祭祀时。

在今天中国偏远的山区,人们仍然相信,通过男女交媾,可以确保一年丰产,动植物繁盛。且交媾最佳时节为春播种前后。弗雷泽先生在解释原始习俗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原始人同自然是一致的,他们不能区别情欲,生殖和自然繁育动植物的方法两者之间的不同,于是他们便得出结论,在春天通过放纵自己的情欲,有助于动植物的繁殖。

对于桑林集合中,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实。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是其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但,从记载看,孔子平生从未因这种明显“非礼”的家世,而受到当时社会的任何非难或歧视。这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次野合发生,是在社会允许的时间和场合——春社中(史记索隐》引干宝《三日纪》中说:孔子生于“空桑”)。

在贺兰山沟口北山壁上就有这样一幅完整的表现生殖力传递的岩画。这幅岩画中出现了双羊交配,男女交媾,还有多个男女群交和人与动物交合的岩画图。这种出现在岩画图中混乱的交媾场景恰恰是上古时代由于种族之间为了生存在交媾方面产生了很严格的性禁忌制度。这种禁忌首先是作为狩猎期的出现。因为在狩猎期,原始成员之间的冲突具有很特殊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会中断或者场面混乱而减少成功的狩猎的可能性。而这冲突的主要根源就是争夺异性。所以在这段时间禁止性关系是当务之急。

随着这种在生产期性禁忌的出现,在那些不需要遵守这种禁忌的日子,就成了族人发泄由于压抑反而更增强欲望的节日。这些节日的特征就是疯狂地毫无拘束的性交。人与家兽,人与人,多个男女混交的场景不一而足地用岩画刻绘下来。这个放荡的交媾节日,也不是“春社”和“社会”(社日集会)的起源。

这种放荡的节日,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过记载,如古罗马帝国因放荡的节日,最终消亡。又如古希腊的酒神节,据记载过酒神节时,妇女们狂怒地扑向被看做男性植物的常春藤,并把它撕的粉碎等等无不是对当时社交集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生殖的敬畏与崇拜。

当然上古先民原始信仰中,崇拜生殖神的观念不仅见诸多文献记载和岩画图腾中生殖符号,交媾图还有大量的实物可以作为证明。在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文化遗址中,都曾出土过作为象征男性生死器模型。如四川成都出土的(野合图)汉砖。云南石寨山铜饰上铸有男女交媾的图象,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中,出土玉质的阳具模型等等。

因此中国上古先民文化中,对生殖神的崇拜是社会现象,也是对太阳神、月亮神和扶桑神木的崇拜。

而这种上古对生殖崇拜观念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也应了儒家的根本思想,根本不是主张“严男女之大防”乃是生发于“生殖崇拜”的观念,而崇拜生殖的观念,正是中国文化最深层的结构之一。

参考文献:

① 审视赤裸——人休艺术与人性思考 莫小新 2004年12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 藏传佛教绘画史 于小冬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年2月

③ 诸神起源 何新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

④ 贺兰山岩画百题 贺吉德、丁玉芳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 2012年8月

(袁小楼:宁夏岩画协会常务副主席,文史研究员,二级美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