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务人员如何正确防范感染?

 ljm99的图书馆 2019-01-19

2.1

医务人员疫苗注射的建议


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很可能会接触到以下疾病,因此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应对以下的疾病进行疫苗注射。比如:乙肝、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白喉和破伤风。另外,对水痘没有免疫力的工作人员还应接种水痘疫苗。同时每年也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以防止将流感传给高危病人。


表1 列举了所建议的疫苗、针对对象和禁忌症。另外表中也列举一些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的疫苗,它们并不在常规注射建议中。


1:强烈建议医务人员接受疫苗注射的免疫生物剂和时间表:

2.2
医务人员患感染疾病后的工作限制


表2 总结了在医疗机构中患严重感染疾病的医务人员所受到的工作限制。在一些地区、国家和当地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了在特定区域内的工作限制。凡是患所列感染疾病中任何一项的职工应该向他们的主管人员报告,主管人员应该向感染控制委员会和职工安全委员会报告,为以后的工作限制和恢复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3
妊娠期职工指南


怀孕职工应该在感染危险性低的区域内工作。然而,一些感染可在围产期传播,对胎儿造成威胁,所以怀孕职工不管她们对特定疾病的免疫情况如何,都要严格坚持标准预防的原则。妊娠期职工应该清楚自己对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力,并定期接种相关疫苗。

2.4
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后的紧急措施


  • 医务人员因针刺、割伤、咬伤、或者血液/体液溅到粘膜或者通过破损的皮肤而暴露于血液/体液后,应马上用肥皂和清水冲洗暴露部位15 分钟。如果喷溅到眼睛或粘膜,要用清水冲15 分钟。

  • 受伤者应该马上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并寻求进一步的治疗。相应治疗应该在1至2 个小时内开始。


2.4.1 针头刺伤后的步骤

  • 受伤的工作人员/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检测指南马上进行艾滋病、乙肝表面抗体和丙肝抗体基线测定。

  • 因立即向受伤者提供以下服务:有关艾滋病测试血清由阴性转为阳性的危险机率的咨询,感染HIV 后出现的症状(急性期), 预防进一步传播的措施,以及可能所需的抗病毒预防治疗。在做出是否需要抗病毒预防治疗的决定时,应参考本手册的咨询指南,同时使用以下所列表格(见表4)。

  • 接受抗病毒预防治疗的工作人员同时也要进行全血球计数和肝肾功能的检测。

  • 在取得血液/体液来源病人的同意下,应该立即对这个病人进行艾滋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丙肝抗体的基线检测。如果该病人拒绝做以上的基线检测,该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委员会该尽快开会,研究决定如何获得这些检测资料。

  • 如果该工作人员/学生需要接受抗艾滋病毒的补救预防治疗,他/她将收到一包备有96 小时的预防治疗药物(每个医疗机构都应预备此种小包)。

  • 任何接受抗病毒补救预防治疗的人都应在发生意外后的2 周和4 周重新检验CBC 和肝肾功能。这些检测是用来检查药物毒性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和更换药物。如果科室预防意外发生的规章需要修改时,那么应该咨询感染控制专科的专家们。

  • 工作人员/学生如果暴露了艾滋病毒,在暴露后的6 周、12 周和6 个月要重复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根据不同的个例,有的人可能需要将抗体检测延长至1 年时间。

  • 适当的预防乙肝的补救措施也应包括在所有的评估中。

  • 在来源病人艾滋病检测结果出来后,受伤工作人员的抗病毒补救预防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修改。

  • 凡有血液/体液暴露事故必须在24 小时之内报告有关部门;受伤的工作人员应确认上级的确填写了“上级对意外事故的报告表”。


所有的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案都必须依照保密的指南进行记录和保存。这些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案应记录在单独的病历插页上并直接送至该病人的主治医生。不可将其夹放在病人的病例中间。违反保密条例的行为会受到严格的调查,并可能受到处分。

请参照艾滋病咨询指南和危险分类的附录。


2.4.2 丙肝须知

2.5
接触其他感染物质后的补救预防措施


表4 列举医务人员在暴露接触了感染性物质或者传染性疾病后的一些补救预防治疗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暴露接触了以下任何疾病,都应即时向上级报告。其上级应将该医务人员转介到相应健康部门进行医疗评估并商议适当的补救预防治疗措施。


PO, 口服;Td, 破伤风-白喉类毒素;IG, 免疫球蛋白; IgA, 免疫球蛋白A; qid, 每天四次;bid, 每天两次;HRIG,人类狂犬免疫球蛋白; HDCV, 人类双倍细胞狂犬病疫苗; RVA, 吸附型狂犬病疫苗; VZIG,水痘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低下源于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毒感染、白血病、一般恶性肿瘤,或者使用可的松作为免疫抑制治疗、烷基化药物、抗代谢或者放射性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