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膏滋方常用补益中药(上)

 王浦浦 2019-01-19

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凡具有补气作用,治疗气虚证的中药,统称为补气药。

补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能补脏腑之气,增强机体活动能力。因“肺主气”“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故补气药重在补脾、肺之气。其主要适应证是:脾气虚证,见神倦乏力,食少便溏,甚至水肿,或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等;肺气虚证,见少气懒言,语音低微,气短易汗等。凡出现以上症状者,都可用补气药来调治。

应根据不同的气虚证,分别选用适当的补气药。兼有阴虚或阳虚者,可与补阴药或补阳药同用。由于气能统摄血液,为了补血、止血,有时也要使用补气药。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本品性微温,味甘、微苦,人脾、肺、心经。人参素有“补气大王”的美誉,自古便是名贵药材,主要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因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因而又称吉林参。人参的品种很多,按它的出产可分为野生和栽培两种,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另产于朝鲜者称朝鲜参,其加工品称别直参。因  滋加工不同,又有如下品种:采集后直接洗净晒干或烘干者,称“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晒干者,称“糖参”(又称白参、白抄参);蒸熟晒干或烘干者,称“红参”;加工时断下的细支根,称“参须”。人参是名贵补药,久服健身延年,有很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药用历史约  药四千年。但是,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天然分布区缩小,以“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早已绝灭,东北的野生人参也极罕见。

[功效与膏滋方适应证]

1. 大补元气用于元气虚脱i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

2. 补脾益肺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仲,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

3.生津止渴用于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人参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

2.药理作用人参具有抗体克作用,人参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为显著;可使心搏振幅及心率显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及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功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降低血糖。此外,尚有抗炎、抗过敏、抗利尿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人参的药理活性常因机体能状态不同而呈双向作用。

[膏方应用方法]须单独另煎取浓缩汁调人膏滋方或研粉调人膏滋方中内服。

[使用注意]

1.不可与藜芦同用,忌铁器。

2.实证、热证、青壮年正气不虚者,慎服。

3.服用人参时不宜同时服用萝卜和饮茶,以免影响药力。4.虚证兼水肿患者慎用。

黄芪

黄芪,又称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本品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的补气中药材。黄芪为代表性补气药物之一,人体各种功能无不依赖气的活动,气虚则诸症起(气虚则血之化源不足而血虚;气虚,血之动力不足则血瘀;气虚,气不摄血而血溢),故黄芪虽为补气药,而气、血、阴、阳兼而有之。著名老中医祝谌予称黄芪为“补药之长”。

[功效与膏滋方适应证]

1.健脾补中  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食欲缺乏、食少便溏等症候。本品甘温,善人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

2.升阳举陷  用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3.益卫固表  用于肺气虚证及气虚自汗证。黄芪能补益肺气,常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

4. 托毒生肌 用于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 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有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滋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2.药理作用:实验证明,黄芪有促使细胞生长旺盛、延长寿命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延缓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防止或减轻疾病的进程,改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意义。因此,黄芪在延缓衰老药物的应用中有重要的地位。黄芪的动物实验虽提示有降压作用,但临床单味应用或配伍成复方应用,均发现有良好的升压功效,尤其对中气下降型低血压病效果尤为明显,这可能与黄芪能加强心脏及血管的收缩力有关。黄芪水煎液有抑菌、抑病毒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动物及人体内均有一定的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如VSV及Sindbis病毒、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柯萨奇B2病毒等)。

[膏方应用方法]  与其他中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滋方内服。

[使用注意]

1.本品补气升阳,易于动火,故感冒发热,痈疽初起忌服。2.肺结核患者发热、咳血忌服。3.胸腹闷胀者忌服。4.阴虚火旺者忌服。

党参

党参,又名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狮头参等,为桔梗科植物党参属党参的根。本品性平、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因主产于江西山党(现长治),故得名党参。全国不少地方都种植党参,党参的种类达数十种之多,但是,晋东南与忻州地区出产的党参最受欢迎。

[功效与膏滋方适应证]

 1.补中益气用于肺脾气虚所致的气短声低、体倦无力、食少便溏、久泻脱肛等病症。

2.生津养血用于血虚津亏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咽千口渴等病症。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党参含多糖、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苷、皂苷及微量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党参对神经 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贵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能使家兔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对化疗、放疗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低血压,又可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膏方应用方法]与其他中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滋方内服。

[使用注意]

1.实证、热证的患者气虚者忌服党参。

2.党参忌一次使用量过大,否则易引起患者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停药数天后可恢复。

3.党参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配伍同服。

白术

白术为菊科苍术属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本品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现各地多有栽培,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白术生用取其健脾而不燥,炒用则燥湿力量增加,炒焦则用在脾湿有寒,土炒则补脾止泻,米泔水制者,可以完全消灭燥气,适用于脾虚肝旺之体。

[功效与膏滋方适应证]

1.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面色少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久泻久痢等病症。

2.燥湿利水  用于脾虚痰饮见食少、胃肠有振水音、头晕、心悸等证候。亦用于脾虚水肿见水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等证候。也用于脾虚带下清稀如涕。

3.固表止汗  用于肺卫不固所致的自汗、易于外感。安胎本品补气健脾,促进水谷运化以安胎。用于妊娠恶阻及妊娠水肿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白术主要含挥发油,还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和多糖,以及含有丰富的铜、锌、锰等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  本品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双向调节胃肠功能、降血糖、抗凝血作用,还具有抗溃疡、抗菌、利尿、抗肿瘤等作用。

[膏方应用方法]与其他中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滋方内服。

[使用注意]

1. 阴虛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 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壟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山药

山药,又名薯蓣,为薯责科植物薯横的块茎。本品性平,味甘,归肺、脾、肾经。各地多有栽培,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方为多,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即古怀庆一带)产者最好,习称怀山药。以身干、坚实、粉性足、色洁白、味微酸者为佳。山药营养丰富,可作主食品,亦作蔬菜或作酿酒原料,也是一味重要药材。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东汉名医张仲景就用其作药。

[功效与膏滋方适应证]

1.补脾益胃  用于脾胃气阴两虚引起的食少便溏、久泻不止等病症。

2.补肺生津  用于肺虚津伤所致的干咳少痰、动则气喘、口千不适、口渴尿多等。

3.补肾益精  用于肾虚所致的腰酸腿软、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带下清稀等。

[化学成分]  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皂苷、胆碱、黏液蛋白等成分。2.药理作用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山药中所含的多巴胺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药中所含的胆碱具有抗肝脂肪浸润的作用。山药中所含的皂苷是激素的原料,这点证实了中医关于山药补肾涩精之说。山药中所含的消化酶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山药自古便是治疗糖尿病的药食两用佳品。此外,山药还能防止肝和肾中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

[膏方应用方法]  与其他中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滋方内服。

[使用注意]

1.山药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凡有实邪、湿热及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2.山药不宜与碱性的食物或药物混用,以免使山药所含的淀粉酶失效。

大枣

大枣,又名红枣,还有干枣、美枣、良枣、大红枣等,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枣树的成熟果实。本品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大枣以色红、肉厚、核小、饱满、味甜为佳。它与桃、李、梅、杏,在古代被合称为“中国五果”,枣是中国最早的药食兼用果品之”。

[功效与膏滋方适应证]

1.补脾和胃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气短懒言、神疲体倦、食欲缺乏、腹胀便溏等。

2.益气生津  缓和药性

3.养血安神躁等病症。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大枣含蛋白质、 脂肪、糖类、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大枣皂苷等。由于所含维生素品种多,活性强,且数量都相当丰富,所以大枣有用于气津亏虚所致的气短声低、干咳少痰等。用于血虚所致的心悸怔仲、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用于缓和峻烈药物的毒性,减少副作用。并且有“天然维生素丸”“活维生素丸”的美称。  膏滋药理作用大枣具有抗肿瘤、 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胆固醇、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防治脑供血不足、抗过敏等作用。

[膏方应用方法]与其他中 药一同浓煎后制成膏滋方内服,也可去皮、去核后熬制成大枣泥,兑人膏滋清膏中,和匀后内服。

[使用注意]

1. 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生吃时,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而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2.枣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炖汤时应连皮一起烹调。过多食用大枣会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腐烂的大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烂枣会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等中毒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