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型的茵陈蒿汤证来了,乙肝并黄疸验案(三)

 369蓝田书院 2019-01-19


前两期我们分别学习了温胆汤、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乙肝并黄疸医案,并且在文中强调了何时应用茵陈蒿汤治疗黄疸,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医案就是典型的茵陈蒿汤证。


此患者是我早年在某医院工作期间治疗的病人。

■ 徐某,男,25岁,患乙肝小三阳2年。门诊以黄疸收入住院,住院检查结果:乙肝小三阳,谷丙转氨酶升高达1500多。

■ 症状:疲倦乏力明显,恶心,恶油腻,右胁及后背胀痛不适;时有口干口苦;小便黄、短少不利;大便溏而不畅,量少,粘臭。

■ 巩膜发黄,面黄染。

■ 查体:右胁肋叩痛,余可。

■ 舌红,苔黄腻偏厚。

■ 两脉弦滑缓。

■ 诱因:患者当年曾于整个夏季露宿于楼顶,感受露湿之邪,故夏季一直腹泻稀溏便,至立秋之后开始出现疲倦乏力不适,故而就诊。


辨证分析


1、乙肝病毒,本属蕴郁肝络的湿毒之邪,复加感受夏季露湿之邪,里外合湿,湿毒郁阻肝胆,导致肝细胞破坏,胆汁排泄不利,渗透入血,故发为黄疸、胁肋后背肝胆经处胀痛,右胁叩痛,脉弦;


2、脾为湿土之脏,湿浊之邪,最易困阻中焦。湿浊困脾,故疲倦乏力,舌苔厚腻,面黄,便溏粘;湿浊中阻,气机不畅,胆胃大肠不降,故大便溏粘不畅,小便不利;胆郁犯胃,故厌油腻,恶心;


3、湿浊蕴郁化热,故口干苦,舌红苔黄,大便臭,小便黄,脉滑。


总之,湿毒蕴郁化热,湿热中阻,胆府与阳明不降。

治宜疏肝利胆,清降中焦湿热瘀堵。

拟方:茵陈蒿汤出入

绵茵陈30g  生大黄10g(后下)

炒栀子10g  藿香10g  丹参15g

七付日一付,水煎服,分三次饭后服。


二诊:服药后当天即觉大便通利,排出大量臭秽粘腻的粪便。胁肋随之顿感轻快,小便转畅,尿量增多。

七付之后,大便基本转为正常,小便稍黄少。舌转淡红苔薄腻,食欲好转。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下降至500左右,面部黄染大退,巩膜仍有黄染。

鉴于湿热已退,余湿未尽。

拟方茵陈五苓散,利湿退黄。

茵陈20g 桂枝3g 茯苓6g 苍术6g 

泽泻10g 猪苓6g 丹参10g

7付日一付,水煎服,分三次饭后服。


三诊:转氨酶减少至220,继续守上方一周。

四诊:转氨酶降至20,各症消除,面部、巩膜黄染退尽。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稍弦缓。湿热退尽,慎防死灰复燃。

拟健脾祛湿,养肝疏肝为法。

拟方归芍四君子汤出入

当归10g 白芍10g 郁金10g 丹参10g 

茵陈10g白术10g 党参10g 薏米15g 

炙甘草3g 茯苓10g

14付水煎服,日三次,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