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运用书法中的“势”?

 摄影姥 2019-01-20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书法笔势,就是点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轨迹、趋向与态势。除了点画本身的势以外,点画之间和字字之间都存在势的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营造书法中的“势”?以我书写的经验,归纳为三点:

1、化静态为动态

静态的字(如楷书、隶书)本身也有势,但其势不明显,如要营造书法中的势,需要在作品创作中化静为动,借鉴草书的笔法,将一些字从静态的楷书(或者行书),写成草书,甚至大草,这是一个方法。

举例说明:如上两幅图中,《晋 · 王献之 · 鄱阳帖》中的行书“停”和《晋 · 王献之 · 玄度何来帖》的草书“停”字,明显后面一个更加有笔势。

2、化收敛为张扬

第二种方法,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一般的字都较为收敛,可以选择一两个字眼,将其写得飞扬、飘逸、夸张起来,那么整个作品也会形成一种笔势。举例说明:同样是一个“佛”字,第一个《明 · 文徵明 · 乐志论》中的收敛,第二个《明 · 王铎 · 草书诗卷》中的就更加张扬,更有气势。

3、化独立为连绵

这是第三种方法,我们看一般字字独立的行书、小草作品,它的动感并不很强烈,我们在欣赏一些大草书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连绵气势所折服,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连绵的笔势,让作品有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态势。这个就好理解,可以对比一下王羲之的小草和傅山的大草书作品就明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