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孟子与荀子谁错了?

 数数数据库 2019-01-21

当今世人,皆常提”孔孟之道“。

孔子被人称为”孔圣人“,而孟子被人称之为”亚圣“。

其实这并不可当真,毕竟文无第一。

孔子讲的哲学让世人较为易懂,孟子讲的则是些晦涩难懂的哲学。

孟子跟荀子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其实也可以说孟子成就了荀子。

荀子对孔子传授的知识很是认可,

但是对孟子所述的任何问题都持偏见。

他觉得孟子讲述的各类哲学问题太过于高高在上,

不利于世人所知。

所以荀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孟子的著作,

当然还有孔子。

就这样,

一个古代的”杠精”称为了儒家代表。

孟子荀子两个人自古以来最为出名的杠,

就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数千年了,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答案。

那么我们今天可不可以给自己一个答案?



01

一个近百人演讲厅正在进行一场关于人性话题的演讲,

一位名叫林宁的演说家,

经过四十分钟的演讲结束了关于性本恶的演讲主题。

台下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

他们被打动了。

一个坚持性本善的演说家并不认可,

轮到他上台的时候,

他并没有照着他准备了一晚上的稿子进行演说,

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走下舞台,

走到一位只有四岁的小男孩面前,

得到了小男孩的同意之后,

问了他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开着飞机,飞到了一片汪洋大海的上空,突然没汽油了你会怎么办?”

孩子说:”我,我,我会让我所有的乘客都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自己背上降落伞包,赶紧跳下去!我....“

孩子还想继续说,

但是没有说下去。

因为,

他的言辞已经被现场所有大人们的笑声打断了。

在场的所有大人们都自以为是的认为,

”人性当中的恶,连孩子的天真都包不住“。

这位演说家没有,

他依然在听。

他好奇,

他好奇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

当孩子发现他还被聆听的时,

孩子继续说:”我要从飞机上跳下去,然后我要找到汽油,然后,然后赶紧飞回来拯救所有乘客“

全场没有人再笑了。

”我们很多时候都以为自己发现了恶,殊不知那只是被太阳淬炼过的童真的至善,善良“

02


我们总担心孩子会变坏,

却又很少去聆听孩子的想法。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把一只麻雀绑在了窜天猴上,

然后准备点燃它。

孩子父母发现了特别生气,

然后暴打了他一顿。

他们认为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坏,

为什么这么小就心肠就这么狠毒。

但是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他只是想把这个翅膀受伤的鸟儿重新送回蓝天。

孩子有很时候的恶,

其实都发自于内心懵懂的善。


03

孩子其实本性并无任何善恶之分,

因为脑海里本来就是一片混沌。

大人的言行教诲,

才是孩子性的本源。

一个孩子小时候大人问他要做什么,

他回答要做医生,

爸爸觉得好,因为可以赚很多的钱

妈妈觉得好,好找媳妇

奶奶觉得好,收入稳定

奶奶觉得好,够体面

孩子只是觉得,

当医生可以救很多很多的人,

仅此而已。

04

那么回到本题,

荀子孟子谁错了?

其实谁都没错,

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是对的。

其实我们进来不是要给别人分出一个对错,

只是想给自己内心求一个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