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说人性本善。孟子说人性不善不恶。苟子说人性即恶。你们认为哪个说的准确?

 燕山茶社 2019-05-21

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是站在人的角度看人,然后根据自己所看见的对人性做出定论。孔子认为人性本善,这个定性比较讨人喜欢,毕竟谁都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是恶的。他的矛盾在于既然人性本善,还何用教育。孔子的学说多数都是在教人做人,这和人性本善的定论是矛盾的。

孟子认为人性不善不恶,这是中庸主义,既不讨好人也不得罪人。但这种定论明显与客观事实不符,不善不恶是为中性,只有木石才无善恶之性。事实上不善不恶之人一个都不存在。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这种定性造就了法家学派,但很少有人愿意接受这个定论,因为人们总是过高的评价自己和评估人性。但不管有多少人反对,荀子对人性的定论是对的。人性确实是恶的,这从人类始祖堕落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事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