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治咳嗽、咳喘?大师风范:刘渡舟讲痰饮病(中)

 为什么73 2019-01-22

当大夫很不容易,讲究医理。已经吃了三到四剂了,不能够再吃小青龙汤,但病并没有完全好,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张仲景就另立一方,就是第二方,苓桂剂

用苓桂剂代替麻黄剂,代表方就是苓桂术甘汤。一个用麻黄,就是小青龙汤,力量峻猛;一个用桂枝、甘草,不用麻黄,就是苓桂术甘汤,它也能够祛水、祛寒,也能够对心肺二脏起到治疗作用,故苓桂术甘汤就是小青龙汤的一个搭配。你必须会用小青龙汤,也会用苓桂术甘汤,这样到了临床上,才会全面考虑,才不会出错。

关于苓桂术甘汤,《伤寒论》记载的主治是:“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我认为这个方子是治疗水心病的。现在的心脏病很多,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等

水心病就是水气凌心而出现的心脏病,可以用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治疗。《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张仲景说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水饮病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人不能耐受麻黄汤,会出现拔肾根的问题,甚至导致死亡。苓桂术甘汤不存在这个问题,既补心肺,又利水祛寒。

第一方是麻黄剂,小青龙汤用麻黄,麻黄能开水路,发散水寒之气;第二方是苓桂术甘汤,水路通了,就用苓桂术甘汤,利水通阳下气。

要注意,凡是水饮病,往往和心肺肾相关。心阳不足,肺气治节失调,水路不通,这些问题苓桂术甘汤都可以解决。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炙甘草、白术构成。虽然只有四味药,但不要小看,它们有千军万马之势。有时候给病人看病,病人见我给他们开四味药,就不敢相信,那好奇的眼神瞅得我发愣。

有病人就对我说:“老大夫,你能不能再添些药?”我说:“苓桂术甘汤都用上了,还添什么药啊?”病人说:“就四味药怎么行?我用了二十几味药,都不管用。我说:“你那是不对证,对证的话,不在药物的多少。”

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心病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比如说方中的茯苓,可以消饮利小便。《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提出了它的利小便作用:“主胸胁逆气(《御览》作疝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桂枝是辛温之药,能通阳下气。通什么阳呢?说到关键之处,它能通心阳。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故桂枝能通心中之阳。一个通阳,是扶正的;一个利小便消饮,是祛邪的,故这个方子治疗水心病的效果很好。

苓桂剂的第二个方子是苓桂味甘汤,由茯苓、桂枝、五味子、炙甘草组成。吃了小青龙汤,有了拔肾根的迹象,头目眩冒,脸上发热,气上冲胸,这是肾不纳气,气往上来了,张仲景就用苓桂剂的加减之法来治疗这个病。用什么方子呢?用苓桂味甘汤,就是茯苓、桂枝、五味子、炙甘草。

方中五味子纳气归元,它是酸药,是收敛之品,能够把动的肾阳之气从上面纳到肾脏之处,效果很好。

如果这个人心脏不好,有浮肿,脸肿,身也肿,小便也少了,心阳不足,水气有余,肺气不能够肃降了,有咳嗽,气逆,还可以用苓桂杏甘汤,就是把白术去掉,再加上杏仁。

不要小看一味杏仁,它有气化作用,可以入肺,是利肺气的。肺气一利,肺气一肃降,它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经并行,疏利开通,小便就通畅了,就有效了。

有一年,我在东直门医院带学生实习,有一个50多岁的病人来看病。什么病呢?就是面肿,脸肿。早上起来以后,脸肿得一看就知道有病。怎么治?这脸肿不好治,消不了,后来让我看。我一看,就觉得他心脏不好,心气不足,水气有余,还有肺气不利,上焦之气不降,膀胱尿少,小便不利,就给他开了苓桂杏甘汤。

这个病人说:“你开这个药方,就吃这个药方。我已经吃了很多的药,总是无效。你这个药方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我说:“那就试试看吧。”吃了七剂,早上起来脸没那么肿了,照方又吃了七剂,好了。

大家在临床上见到心脏病胸闷、咳嗽、水肿,可以用苓桂杏甘汤试一试,这个病就可以治好了。而且,这个方子很平和。

苓桂剂的第四个方子是苓桂参甘汤,由茯苓、桂枝、人参、炙甘草组成。治什么病呢?治心脏病,心慌,心跳,气短,出汗,浑身没有劲,手脚发麻,哆里哆嗦的。我经常开这个方子,效果很好。

如果是水心病,咳嗽多痰,胸闷,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上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痰饮咳嗽的药对,简称姜辛味。这个药对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能够化痰祛饮治寒,治寒饮的效果很好。

比如说,这个人是个苓桂术甘汤证,心慌,心跳,胸闷,后背怕冷,又有咳嗽,痰太多,你可以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效果很好。

还有一个就是喘,心脏病气喘,我也用苓桂术甘汤,加上蛤蚧和紫石英,吃了就好了。蛤蚧和紫石英有纳气的作用。

临床上还会遇到心脏病兼血压高的病人。我曾经在太原给一个学校里的教务长看病,这个教务长姓曹,心脏病,还血压高。当时,他正在西医医院看病,对血脂、血压、血糖这些指标很敏感。

他说:“老大夫,我血压高,你得给我降压。”我给他开了苓桂术甘汤,说这个就能降压,加上一味药,就是10克牛膝。吃了以后,血压就下降了。

苓桂术甘汤加牛膝能降压,我们伤寒教研室的很多老师就记住了,也照着这个方法给病人用。如果心脏病出现心绞痛,前胸后背都疼,痛如刀扎,如针刺,舌头的边界都有瘀斑,这是心脏有瘀血,血脉不通则梗塞,血脉瘀阻则疼痛,“痛则不通”,可以在苓桂术甘汤里面加两味活血化瘀的药,一味是茜草,一味是红花,吃了就见效,不用费很大劲。

如果苓桂术甘汤证的同时,火特别大,脸上发红,发热,甚至牙也疼,可以在苓桂术甘汤里面加点大黄。大黄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药,能泻三焦之火。吃了以后,尿就黄了,大便也通畅了,上面的热就下去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水证论”,一篇“火证论”,“水证论”里面举了很多实例。“水证论”是专门讲水证的。治疗寒水痰饮,以麻黄、桂枝为例,麻黄是治喘的,像小青龙汤,然后又发展出苓桂剂来督导麻黄剂,用桂枝来辅助麻黄,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张仲景的一大发明就是能治疗多种心脏病。想掌握这些方法,读书不读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读书有两个境界,一个读书能哭,一个读书能笑。这两个阶段都是要经历的。

读书的哭指的是什么?就是苦,读书难,太难了。我那个时候拜师学艺,年龄还不到20岁。有一天,我老师把我叫过去了,拿出一本书《千金要方》。他让我把这本书前面的序言好好看一看。

在旧社会,老师的地位可不一样。现在的大学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挺冷,学生怎么说都可以,甚至是学什么,老师也没意见。

在旧社会,老师可了不得,开口就是金口玉言,学生不能违背。老师的话你不听,那怎么行呢?老师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见到老师来了,就好像是老鼠碰见猫,吓成什么似的。

老师叫我看《千金要方》的序言,我能看得明白吗?唐朝时代的文字,要命了。我越看越不懂,还得交差,老师要检查。没办法,只能哭,真叫惨。

这个时候,师娘抱着孩子出来了,问我:“你哭什么呢?”我说:“老师叫我背《千金要方》前面的序言,这对于我来说很难,我看不懂。”师娘说:“你不要害怕,我跟你老师说说。”师娘说什么呢?师娘说:“你给一个孩子讲什么《千金要方》,他能够明白吗?那不是写得多奥妙,换个题吧。”这下我乐了,这个难关就过去了。

读书这个事,在不懂、不明白的时候是苦的,比黄连还苦。一个问题,往往得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明白。

为什么古代的师傅带徒弟,是学得懂的?瓷实。为什么瓷实?认真,很认真。学生都害怕老师,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教不严,师之过”,老师严厉,老师有要求,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才能进步。

读书得有个苦的,然后就是乐的。我后来读书变成乐的了,是乐淘淘的,“日光射漫天,掩映我书田”,多乐啊!亲身体验,面带欢乐,悠悠我心。

其实在前面是苦的,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有很多东西不知道,眼前一片漆黑,学什么也学不进去。

比如说,东方生风,风生木,东方生风跟木有什么关系啊?木生酸,酸生肝,就这么一套海阔天空的东西,学中医那就是很重要的,它就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师傅带徒弟就是这样的。

同志们,读书不要怕苦,切记莫说空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一个句子,就得经过很多磨练。“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说又得饿又得寒来锻炼意志。不要怕难,那个难都是临时的。人是万物之灵,学什么,有什么。普天之下的发明家,不都是人干出来的吗?学医要立志,不要怕难。

刚才有几位同志问我念什么书?我要问你们:“《内经》念了吗?”“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这些你念了吗?现代人不念书,还心高。要谦虚,真正学到东西了,真正入门了,真正有体会了,气势就改变了,就肯定不一样。(未完待续)

文源:《刘渡舟伤寒论专题讲座》作者/王庆国等编,选自:岐伯有道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