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诊经方

 qsa789 2019-01-22
日本经方名家的N条腹诊干货,让国内经方家鼓掌!



中医诊断以望闻问切为主,腹诊就是切诊之一,但往往属于被忽视的一块。而日本汉方医生因其简单、可操作性强,尤为重视。本文主要有腹诊如何指导用药以及《伤寒论》腹诊规律总结两块内容,愿为各位医友提供用方思路。若有其他腹诊经验,也可以一同分享。



谈谈腹证

作者/自良日律 翻译/陈微微

腹诊是观察腹肌的紧张和松弛状态,以此作为内脏在体表反射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以评价全身的病情,决定用药的一种诊法。

腹诊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上肢并于两侧,全身放松,先观看脐部,再仔细辨别腹壁的厚薄、湿润和干燥的程度,腹部的弹性、动悸等。医师的手要温暖,慢慢地、仔细地用四指按压。问清是食后还是空腹,大便是否正常。


健康人的脐,深而紧,病人的脐浅而松。脐活动自如,多系胃肠虚弱,无力体质的阴证、虚证、寒证,宜用温补剂如真武汤、人参汤、四君子汤。

腹壁的厚薄

腹壁厚,全腹有弹性,腹部皮肤不能撮起者为实证,系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防风通圣散证。腹壁薄,整个无弹性,消瘦,撮起腹部皮肤时仅有皮肤而无肌肉者为寒证,脉弱者较多,系四君子汤、人参汤、真武汤证。

腹部膨满

腹部膨胀,有肌卫,脉有力,便秘者为实证腹满(实满);无肌卫,脉弱者为虚证腹满(虚满)。


胸胁苦满

心下部及季胁上部有堵塞感,腹部有抵抗性压痛。多见于右侧,但也有同时两侧或仅左侧出现的,不善于养生者较严重。

★大柴胡汤腹证:胸胁苦满较重,体格强壮,有便秘者。

★小柴胡汤腹证:苦满程度较轻,肋膈角较窄,便秘少见。本方对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有效。

★四逆散腹证:为大、小柴胡汤的中间型,全上腹部硬满。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腹证:苦满严重,脐上有动悸,常见于神经官能症。

★柴胡桂枝汤腹证:腹直肌紧张如棒状,脐上寒冷,多见于亚急性骨髓视神经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腹证:苦满程度轻,脐上轻度动悸,虚弱,贫血,多为消瘦者;

心下痞硬

心窝部如石样坚硬,有抵抗性压痛,痞硬严重者称心下痞坚,在脚气冲心时可触及。宜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

腹壁挛急

腹直肌紧张如棒状,稍有胸胁苦满,系虚证腹证,应与运动员腹直肌坚硬相鉴别。患者不仅有胃肠道症状,且精力衰退。宜用桂枝加芍药汤。

下腹部膨满及腹壁挛急

脐下膨满,腹直肌如棒状,宜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小腹急结

左髂骨窝有急迫的疼痛感,为蓄血、蓄水证,即瘀血证。于门脉郁滞或肠粘连炎症时出现。右侧下腹部有压痛,并触及索状物时宜用大黄牡丹皮汤;左侧有压痛时宜用桃核承气汤;中央部疼痛为桂枝茯苓汤证。

小腹硬满

下腹部膨满,触及坚硬的抵抗物,亦为蓄血、蓄水证。

小腹拘急

腹直肌自脐下至耻骨部紧张,为肾虚腹证,宜用八味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脐下不仁

按压脐下部,甚软呈凹陷状,宜用八味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正中心

以脐为中心,在脐中线上下各约5〜15cm范围内,触及如铅笔芯样硬物,脐上的正中心为脾虚腹证,宜用真武汤;脐下的正中心为肾虚腹证,多用八味丸。虚证是附子的适应症。

腹部动悸

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胃肠虚弱者,有心中悸、心下悸、脐上悸、脐下悸。宜用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木防己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抑肝散。

胃内停水

轻叩胃部,闻有水声,乃水毒体质,肋骨弓狭窄,腹壁薄,多见于胃下垂、胃无力型。宜用人参汤、四君子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

肠蠕动亢进

由于气体过多,肠明显地蠕动。宜用大建中汤。

根据腹证用中药,显效约20%,有效约60%。在慢性病时,必须连续服药三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