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论痛】:第二十四回 《为什么“姨妈痛”等疾病去妇科就诊效果不理想?》之二 《结构空间力学循环功能改变是诱发妇科疾病的根源》 接二十三回论述,关于痛经,已有文章的论述都是从炎性介质、情志精神心理、激素水平、排泄不畅、孕产影响几个方面作了阐述,这些原因缺乏能够导致痛经的直接病理机制。本文立足于徒手治疗的角度,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以弥补已有论述的不足。 众所周知,疼痛是附着于人体内传输通道正常活体组织上,感觉神经感受器接受伤害性刺激达到或超过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产生动作电位通过传入通道上传至大脑感觉知觉神经皮质中枢,汇集整理分析识别判断并作出传出反射,通过传出神经通道提示体内某部位出现过疼痛或者当下正在疼痛。 能引起痛经的伤害性刺激是什么?是炎性介质?情志心理?排泄障碍?孕产影响吗?这些可能是诱发痛经的间接原因而不是只原因,之前的文章里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哪是什么原因导致子宫及其附件上感觉神经感受器接受到高于阈值的伤害性刺激呢?痛经是否是因为异常张力的刺激?首先,从子宫的位置、生理结构、附属组织、循环代谢,淋巴神经来了解: 子宫: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韧带:①子宫阔韧带内含子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②子宫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使其维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重要结构,预防子宫脱垂。③子宫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④骶子宫韧带是向后上方牵引子宫颈,防止子宫前移,使子宫维持前屈姿势。⑤耻骨子宫韧带的作用是限制子宫后倾后屈。合理匹配的韧带张力可使子宫处于一个合理的空间位置,而骶髂腰骶关节错位、骨盆旋移会改变维持子宫各部位的受力情况,发生淤塞阻滞导致不孕不育等病症的发生。 血管:子宫动脉为营养子宫的主要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的前干,沿盆侧壁向前内下方走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基底部,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横向越过输尿管盆部的前上方,至子宫颈侧缘迂曲上行,沿途分支进入子宫壁。主干行至子宫角处即分为输卵管支及卵巢支,后者在子宫阔韧带内与卵巢动脉分支吻合,故子宫的血液供应也有一部分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盆部交叉后,向下发出阴道支,分布于阴道上部。子宫静脉丛应于子宫两侧,由该丛发出的小静脉常汇合成两条子宫静脉,最后汇入髂内静脉。此丛前接膀胱静脉丛,后连直肠静脉丛,向下与阴道静脉丛相续,合成子宫阴道静脉丛。 淋巴: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多数淋巴管,沿卵巢血管上行,注入腰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子宫底两侧的一部分淋巴管,沿子宫圆韧带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子宫体下部及子宫颈的淋巴管,沿子宫血管注入骼内淋巴结或骼外淋巴结,一部分淋巴管向后沿骰子宫韧带注入骶淋巴结。盆内脏器的淋巴管之间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吻合,因此,如患子宫癌时,可有广泛转移。 神经:子宫的神经来自盆丛分出的子宫阴道丛,随血管分布于子宫和阴道上部。 正常情况下,行经前后和经期没有疼痛等症状,但是,很多女性在生理忍受着腰骶部、下腹部坠痛,“胸痛”甚至偏头痛等,并在经前加重以及月经紊乱,经量多色暗红,经期延长等表现。 骨盆结构对子宫及附件的作用:骨盆对子宫及其附件空间结构的影响:骨盆骶尾脊柱骨排序正常,附着于盆腔悬挂固定其内子宫及附件受力匹配,生理周期经血排出顺畅,是可以避免子宫及附件上疼痛感受器受到高于阈值的刺激而出现疼痛。 但是,由于组成骨盆的骶尾骨腰椎所形成某个关节出现错位交锁,特别是骶髂关节的错位交锁可以改变骨盆的形态,而附着其上子宫的及附件的韧带会会发生起止点的变化,伴随行经于韧带上血液循环通道的通畅程度——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空间结构关系改变是导致各结构组织之间异常张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异常张力增加,通过筋膜传递给各筋膜之间行经的血管,外在张力对区域静脉血流构成影响,已构成发生或存在的张力对子宫及附件上的感觉神经感受器的刺激,但其小于阈值,不产生动作电位,不发生疼痛。而随生理周期供血量的改变以及子宫排卵前的宫体收缩所产生的力与原来已经存在异常张力的叠加,合力大于阈上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出现疼痛。这是由于: 从解剖学上看盆腔静脉数量多,呈丛样分布,各静脉丛间均有相互的交通支连接,且管壁薄弱,大都无静脉瓣结构,血流相对缓慢,缺少相应动脉博动辅助回流;而盆腔组织结构疏松,缺乏支持作用,易受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形成本病。盆腔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子宫均匀性增大,子宫内膜及浆膜下静脉淤血、水肿、宫颈亦可水肿增大,卵巢水肿,有时可呈囊状。子宫静脉和两侧卵巢静脉可显著迂曲扩张。 ![]() 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正常的生理活动赖于组织器官之间的协同共济来完成,骨性架构与筋膜架构以及附着其上的各种组织,存在着自洽匹配合理的力学关系。当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这一力学,或者力学改变影响到结构发生变化,原有组织器官间的受力(异常张力)也会发生变化。当运动能够改变原有异常张力,使之趋于合理范围,则症状缓解或消失,反之则症状持续或加重。 ![]() 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受力并非是单向的,其受力是多维多方向的,这取决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所以,既往已作出对痛经研究的学者专家教授们,会处在自己已知的医学知识领域去思考、理解、判断痛经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已知领域之间存在交叉而又相互作用的空间地带,是作为医者的我们应该跨界融合,如果闭关自守将是导致言而未明,治而不竭的原因。欲知痛经发生的机制和诊疗思路,请继续关注 ![]() ——陕西省山阳县中医医院颈腰痛科·史守良(电话:13991562968,微信号:my920907285,添加微信需用:实名+城市+专业,拒不配合者,恕不添加!)下回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