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听精华版音频 ↑ 更多精彩内容,还需阅读全文哦~ 组织管理·精彩笔记 本文新鲜度:★★★★★ 口感:黑猪酥饼 笔记君说: 只有通过绝望,通过苦难,通过痛苦和无尽的磨练,才能达至信仰。---德鲁克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德鲁克从社会、信仰和人性的视角出发,罗列一个优秀管理者须具备的五种习惯,与所有面临艰难转型期的企业家分享。 德鲁克的理论无论政界、商界,还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人士都在学习。在将近96年的一生中,他宣讲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好的管理如何能够将团伙变成团队。
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中国海尔的张瑞敏等企业家都深受德鲁克的影响。
一个被普遍忽视的因素是,这位管理学家研究组织的初衷和归宿,不仅是为了帮助各种组织生长为有持续活力的团队,而是搞清楚活力的源泉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一、德鲁克的信仰告白
德鲁克是1909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从小随家里是形式上的路德宗信徒,直到30-40岁时,在真正绝望时转向基督,把信仰与其管理理论结合,创造了管理学的革命并帮助了无数企业。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他就从社会、信仰和人性的视角来看待组织和管理。 左手管理,注重组织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强调组织的正确使命,两者平衡的组织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福祉。企业绝不能仅仅是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最近二十年来,社会企业在全球的兴起,似乎也应验了德鲁克的思想。
如果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影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这是彼得·德鲁克在即将结束自己人生旅程时思考的问题。
根据他的判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不是电脑和互联网的流行,也不是任何别的,而是20世纪上半叶公司的兴起,还有20世纪下半叶大型牧养教会的发展。
《Christianity Today》杂志专访德鲁克,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的注意力,为何在晚年的时候从公司转向了教会? 德鲁克的回答是:“就我所知,恰恰相反,我开始对管理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信仰和制度的兴趣。”
二、信仰需要经历绝望
德鲁克写道: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只有通过绝望,通过苦难,通过痛苦和无尽的磨练,才能达至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生自发的。 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的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的绝对意愿的结果。每个人都可能获得信仰。”
三、组织与人的尊严
德鲁克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本身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服务于高于社会存在的意志的工具,其中的人不是为了达到社会目的的工具,恰恰相反,社会被用来实现他赋予人的使命。
对人的尊重,贯穿了德鲁克大半生的言论。几十年后,92岁的德鲁克在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人之所以有尊严、有才能,不在于人的长相,而在于人的灵魂。
四、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德鲁克所说“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实质上就是舍己牺牲的表现,组织的建立,不论是组织本身还是其中的带领人和成员,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为了帮助每个生命都能够彰显爱的才能,也就是德鲁克在他的那本社会生态学家宣言中申明的:“人特别的任务—— 他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 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中彰显造物主。”
在德鲁克看来,从这样的维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仅不流于理想化,其实可以解决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难题。
根据统计学显示的规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 一个组织唯一能够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中成为杰出的途径,是使得现有的人们产生更多的能力—— 即通过对知识工人的管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这个挑战,引用一句老话就是——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五、德鲁克的核心遗产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 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德鲁克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
六、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
“五项主要习惯”是领导特质论的主要流派。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不同类型。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性格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 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这包括几个步骤:
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 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
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医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
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明天,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 |
|
来自: 昵称52221680 > 《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