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我县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为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的实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它在我县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功不可没。 一、我县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来中职类毕业生约4000余名,为社会输入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成为共促一方发展的“生力军”。 2002年高职上线率为86.7%,其中有7人被全国重点高校和本科类高校录取,实现了本科上线率零的突破。2003年我县高职单招考试成绩优异,全县报考516人,上线481人,上线率93.2%,其中有22人上本科线,比去年增加6.5个百分点,名列全市第一。工艺美术专业和外贸专业全省第一名均落户我县。 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安吉职业技术学校新增机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转椅设计专业,提升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办学层次,与湖州职教院联合办学,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大专班;成立了安吉艺术高级中学(职业教育),与安吉师范实行“一副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形式,并与湖师院联合举办了五年一贯制的学前教育大专班;旅游外事学校新增了“空乘与外事服务”专业等。 二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基本实现与普通高中1:1配对。以安吉职业技术学校、上墅私立高中为龙头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显现端倪,具备几个县内外有影响力的“种子选手”。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职业学校8所(包括附设职业教育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全年招生3043人,共计在校学生595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8.99%和67.65%。安吉师范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安吉职业高级中学在原安吉技校的基础上,扩增校园面积达到120亩,建造了1万余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综合实验楼,并更名为“安吉职业技术学校”,安吉综合高级中学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市外事办批准为“安吉旅游外事学校”, 安吉职业技术学校、上墅私高被评为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发展活力进一步凸现。 三是专业设置充分体现鲜明的竹乡地方特色,打响地方品牌,全县共设各类职业教育专业70余个。各职业教育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类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安吉师范的工艺美术专业、安吉旅游外事学校的旅游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这些专业符合安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招生形势十分喜人。 二、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均衡。除少数几个龙头示范性学校外,其他学校规模较小,零星分散,发展品位和档次不高,小打小闹,一时难以成大气候,很难显现出大的作为,教育资源整体组合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原安吉一中、二中、四中、综合高中四校合并,在原安吉二中校址上创办新建成的新型职业类学校能一定程度缓解上述突出的矛盾,职业技术教育重新起跑的“阳光大道”不久会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是许多中职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学校历史“包袱”沉重,负债累累,如安吉职业技术学校即从合并负债120万元,置换职高450万元起步,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学校扩建一期、二期工程负债1363.49万元,教学物资欠款104.9万元,因资金匮乏学校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物资也无力购置。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银行贷款支持力度不大,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又难以顺利进入投资,发展的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职教专业品牌效应难以显现。学校专业设置受到资金、人才认识观和学生兴趣的制约,市场导向性不强,新兴专业和与市场密切联系的关键专业缺乏,软件建设过软,至今没有真正可与省内外职业类强校相比拼的起“窗口”示范作用的精品职业学校,也没有几个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示范性专业。 四是真正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的教师紧缺,一些专业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手段趋于落后,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高学历及“双师型”教师仅占此类教育教师总数的1/6。许多教师拘泥于传统普通高中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而动手操作能力欠缺,有悖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特点。 五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尚需提高。受传统人才观的影响,许多学生及家长盲目追求接受高中阶段优质教育,个别家长宁可自己子女初中毕业流向社会,也不愿接受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导致中职学校招生生源严重不足,而社会需求量逐渐增大,形成供求失衡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及用工单位招聘工人把关不严,一些没有接受专门职业教育的工人“鱼目混珠”,堂而遑之地进入技术岗位,而许多职业类毕业生“英雄失意”,工作难寻,结果造成不接受职业教育也能找到好工作的心理胜势。 三、促使我县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应按照“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并重,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思路,在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稳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充分认识到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可为我县大力招商引资,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劳动力支持和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政府要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紧迫性的认识,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及时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政府部门要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不低于20%的经费专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保证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同时要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筹资渠道,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市场的杠杆作用,面向市场要资金,获取发展的新希望。政府要积极扶持省、市重点骨干专业,根据项目的需求,每年均安排一定的投入资金。 (二)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紧建立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我县要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指导并支持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引进县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纳民间资本参与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形成规模效益,如条件成熟可最终实现相互之间的融合,办成几所具有竹乡鲜明地域特色的职业类高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要着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广开师资来源渠道,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革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育特点和学科性质,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社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严格实施职业工人准入制,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努力提高受到职业教育的人员的就业率。职业类学校应积极担负起各专业人才职前培养和职后深造的双重责任,扎实开展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学校及相关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强化企业自主培训功能,加强对一线职工、转岗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形成职工在岗和轮岗培训的制度,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 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等用人单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监察力度,及时纠正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用人单位也要提高对就业准入制度的认识,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与企业穿针引线,既使职业技术人才炙手可热,不出现外流现象,又可满足企业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的客观需要。 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自身要抢抓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机,乘势而上,深挖潜力,锐意创新,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对个体而言,安吉旅游外事学校要紧紧抓住我县建设旅游大县,发展生态经济的契机,做强做精旅游管理专业,积极争创省、国家级示范性品牌,搞好就业服务,使毕业生能迅速在社会上走俏,增强专业的吸引力;安吉师范应积极与省内外美术类“高手”携手,加强教学科研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努力朝着打造浙北地区工艺美术类高职特色院校的方向迈进,成为浙江美术类人才成长的摇篮和栖息地;安吉职业技术学校要在培养机械类各工种熟练工人方面动足脑筋,花尽气力,为我县及周边县市迅速崛起的机械制造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上墅私高要进一步发扬外语、外贸等品牌特色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可与国(境)外外语、外贸类院校强强联手,实现共赢;递铺成校等一批职业类学校应将精力花在如何扩大办学规模,发挥自身特长,建设特色强势专业上,增强学校本身的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