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皎然小乘说

 贝尔的小书房 2019-01-23

圣昌

 

皎然诗云:“不知何处小乘客,一夜风来闻诵经。”同是出家人,为何皎然把诵经看作是小乘作为呢?据历史记载,皎然曾一度想要丢弃笔墨,因为他觉得写诗妨碍了他的修禅。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当时的湖州长史李洪任的批评。李对他说:“奈何学小乘偏见,以夙志为辞耶?”在此,李长史以为弃笔修禅是小乘的偏见,是不足取的。也许是得到了李长史的支持,皎然最终未放弃诗歌创作,他虽然未能以修禅著世,终以诗歌闻名。

在佛教上,小乘和大乘原是两个基本派别。小乘佛教要求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远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大乘佛教则认为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他们强调要适应世间,以引渡众生。皎然的理念正是以大乘佛教为基础。他在修禅的同时,还有许多的社交活动,如和颜真卿、李侍御等在内的一批官场上的人来往。这是他文学创作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他甚至和女诗人李季兰来往密切。这一切活动,在小乘佛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皎然有他的理论:“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说得通俗一点,什么叫“隐心不隐迹”呢?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有了这种“隐心不隐迹”的理论支持,皎然的一切社交活动就成了合法。

皎然是诗歌理论研究的佼佼者,关于这一点已有世人共认。就他的诗歌创作来说,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僧。《昼上人文集序》记载,皎然共有诗546首,《全唐诗》也收入皎然诗500多首。皎然这些诗篇不仅是我们湖州的骄傲,也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倘如皎然没有那么多的社交活动,而一心一意出家,那肯定写不出那么多的诗歌。我国唐诗研究的巨擘,明代文学家、藏书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皎然《杼山集》清机逸响,闲谈自如,读之别有韵味在咀嚼之间。”唐湖州刺史于頔称赞他:“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唐代诗人刘禹锡,明代文学家钟惺,清代诗人沈德潜,近代学者、俞平伯父亲俞陛云都很赞赏他。

对于大多数世人来说,也许只知道湖州有陆羽,但却不知道湖州有皎然。陆羽写出了世界著名的《茶经》,可是,倘如没有皎然的支持,没有皎然在生活上学习上提供的帮助,陆羽又岂能顺利完成《茶经》写作。对于一个生活尚无着落的人,哪有精力去写作?安史之乱,陆羽来湖,那年他28岁,而此前他一直飘泊。皎然比他大29岁,此时已是妙喜寺主持,是有名的大德和尚,是皎然收留了他。况且皎然此时已经完成《诗式》研究,在学说方面指导陆羽绰绰有余。皎然还将多年研究的《茶论》悉交陆羽,终使陆羽完成《茶经》。陆羽患有脑瘤,经常发作头疼,皎然常用草药“湖州铁线莲”为他治疗。皎然故世后,陆羽有诗纪念他:“万木萧疏春节深,野服浸寒瑟瑟身。杼山已作冬令意,风雨谁登三癸亭。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溢助茶馨。十载别离成永诀,归来黄叶蔽师坟。”此诗可见陆羽对恩师皎然感情之深。

皎然的诗歌意境空灵澄净,语言闲淡自如。比如《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南山唯与北山邻,古树连拳伴我身。黄鹤有心多不住,白云无事独相亲。闲持竹锡深看水,懒系麻衣出见人。欲掇幽芳聊赠远,郎官哪赏石门春。”其他如《寻陆鸿渐不遇》等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可惜市面上难觅一本完整的皎然诗集,未免有些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