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开始今天分享之前,先分享一个孩子的故事。 前段时间,有个孩子作业忘了带,连忙打电话让自己妈妈把作业带过来。她家离学校也就十分钟的车程,结果家长因为有点其他的事情耽搁了一会儿。 到学校把作业递给孩子,结果孩子拿到作业一直蹬腿,用力把作业一甩,两只小手在身体两侧快速的来回甩动,脸上五官好像挤在了一块,非常生气的把书一扔,然后就“呜呜”大哭了起来,嘴里一直念叨着:“叫你早点送过来,早点送过来。这么晚,谁让你送这么晚的,谁让你送这么晚的!” 不管家长怎么劝孩子别哭,孩子还是接着哭,家长一筹莫展。我走了过去,孩子看见我来了,脸皮薄,哭声渐渐小了一些,孩子妈妈有一些尴尬。 我蹲下来,用纸巾给孩子擦拭了眼角的眼泪。一双小眼睛都哭红了。我问孩子:“小林,你是不是因为妈妈送书送晚了生气呀?” 孩子点了点头。 “老师,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因为妈妈没有准时赶过来,你的作业没办法按时提交,所以觉得非常的委屈,你想要准时交作业,不让老师批评你是这样的吗?” 孩子轻轻地回答了一声“嗯”。 我跟孩子说:“老师,这次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批评你的。” 孩子听我这么一说,顿时松了一口气,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了。让孩子妈妈先回去,下午我再抽时间,跟孩子分析这个事情的原因(自己没有整理好作业),以及以后怎么做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孩子非常乐意的接受了。 这之后,孩子再也没有作业放在家里的情况了。 现在的孩子容易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哭闹、咬人、摔东西、打人。其实这是孩子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在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比如孩子发脾气扔书,其实是孩子情绪的一个表达方式,是为了告诉我我们她现在的情绪“我现在很愤怒。” 孩子生气都是因为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很多咱们家长朋友只观察到孩子的行为“哭”,就直接说“不要哭了,不要哭了。”结果没有什么用,孩子哭得更凶了。 其实这个时候咱们父母应该从关注孩子的行为转化为关注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情绪,内心的需要,让孩子把情绪从内在宣泄出来。孩子内心非常希望我们感受到他现在的内心想法,也就是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理解孩子情绪,让孩子情绪宣泄出来,造成情绪的困扰,难题得到解决。 那么怎么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将内心的愤怒和需要表达出来呢?我们可以分三步来做: 第一步,平时应该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孩子小的时候,咱们可以教孩子认识情绪脸谱。告诉孩子什么情况下身体发脾气,比如面红耳赤,吼叫,骂人。 还有在平时孩子看一些电视节目的时候,如果里面的人物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咱们就得告诉孩子,这里面的人物是处于一个身体发怒的状态。 第二步、咱们要有同理心。 当孩子生气发怒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并不希望咱们跟他讲道理,而是希望咱们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体会现在她心里面的感受。 孩子最渴望的是有人能够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是又苦于没有语言可以表达自己,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这个时候咱们应该仔细的聆听孩子,问一下他到底怎么啦?仔细的听孩子倾诉。 只要咱们理解孩子现在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在跟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就更愿意敞开心扉跟咱们交流了。 第三步、给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 有的孩子生气发怒的时候,就会出现打人的情况。之前班上有一个孩子,如果其他小孩因为一些小事情惹到了这个孩子,孩子就会一言不发的去打其他的孩子。还有的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扔书,把桌子上的书全部扔到地上。 孩子表达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需要有正确的行为。我推荐的表达情绪和需要的方法是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表达出来。 第四,让孩子表达自己真正的需要。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咱们就可以跟孩子聊一聊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情绪,当孩子自己也没办法确认是什么原因的时候,咱们就跟孩子分析一下,他当天遇到的事情,然后找到这个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隐藏的需要。接下来咱们就跟孩子一起解决他的困扰、问题和需求。 咱们这样做,就可以让孩子在下次再出现同样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发脾气,而是尝试去找到这个情绪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且去找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来对应,而不是一味的发脾气。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孩子想要什么,咱们就给什么,而是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可以满足孩子,那么就满足。如果不能满足孩子。咱们不要知识简单的说一个“不”,而是要给予孩子最清楚的解释。 其实这个很简单就像咱们上班一样,如果咱们想请假但是领导直接说“不。”这个时候咱们肯定会非常“苦恼”,因为领导不给咱们一个原因。同样咱们需要给孩子拒绝的理由。 更好的做法是咱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替代性的更好的选择,比如孩子吃零食,咱们其实可以给孩子一些选择,让孩子可以选择更健康食品。 比如孩子吵着要买一些玩具,我们拒绝但是可以提醒孩子咱们家里面已经有很多这类型的同类玩具了。 记得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个孩子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布娃娃,结果其他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个孩子的布娃娃给弄坏了。孩子就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不肯起来。孩子妈妈就跟孩子说:“孩子别哭了,我给你再买一个就好了。” 结果孩子还是不依不饶的在地上哭。这就是咱们没有理解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因为布娃娃跟孩子玩了很久,孩子对这个布娃娃是有感情的,并不是新买一个布娃娃能够替代的。到时候咱们可以尝试跟孩子说:“宝贝儿,要不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布娃娃缝好好吗?缝好了,就跟之前一模一样了。” 一般只要咱们语气恰当,表达恰当孩子都会停止哭闹。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在孩子耍脾气的时候,咱们家长首先自己就要控制住脾气。有的家长朋友脾气火爆,受不了孩子在那里耍泼,直接就家法伺候,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孩子小的时候咱们很容易压制得住,但孩子一旦长大了呢?情绪没有得到疏导,长期压抑在心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很容易青春期大爆发!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有益于孩子控制情绪的游戏,我喜欢把它叫做“猜情绪”。咱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玩法:一方扮演情绪方,另一方来猜。比如咱们爸爸可以来表演各种样的表情,比如生气、开心、愤怒、忧郁、思考等。然后让孩子来猜,接下来然后再交换让孩子来表演,咱们来猜。进行积分,看谁猜得对的多,就给予奖励。 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孩子识别情绪脸谱,同时当自己有这样的脸谱的时候,自己能够感知到自己是处于这种情绪状态,然后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绪上,而非行为上。很容易让孩子在情绪升起的时候就控制住。 因为这一块关于孩子情绪控制,涉及孩子情商培养,等《100个好习惯》系列分享完了之后,我会专门为大家分享《100事培养孩子好情商》。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100个好习惯》系列54——孩子胆子特小,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