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否知否?李清照是个毒舌吐槽专家

 老鄧子 2019-01-25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歌歌词惨遭吐槽,被指为“全靠词藻堆砌,逻辑狗屁不通,矫情不知所云”。带着好奇心看了一眼电视剧的主题歌,赫然就是李清照那首著名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大约这位吐槽的网友也是恶搞一下,逗个乐子吧。不过这个不是重点,今天要说的是“吐槽”这件事。其实,李清照自己就是个毒舌吐槽专家。李清照曾经写过一篇叫《词论》的文章,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短短不到一千字的文章,却极尽吐槽之能事,从后蜀开始直至南宋,共计吐槽了李璟、李煜、冯延巳、柳永、张先、宋祁、沈唐、元绛、晁元礼、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大大小小近二十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摘录一些李清照的经典吐槽语句,供大家欣赏。





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李清照

五代时候,到处兵荒马乱,斯文扫地,文盲遍野。只有江南姓李的那家君臣还能写一点东西。他们写得虽然不错,但是一脸吊死鬼的倒霉相。

白藏阁

所谓“江南李氏君臣”,就是李璟、李煜父子,再加上名臣冯延巳。李清照所举的两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出自李璟笔下,“吹皱一池春水”出自冯延巳笔下,至于李煜更是大名鼎鼎不用说了。李清照对他们几位还算客气,只是说“亡国之音哀以思”而已。

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李清照

好不容易有了个柳屯田,把原来的陈腐曲子变成了流行歌曲,有一本《乐章集》火爆得很。可惜他虽然不跑调,但是歌词实在俗不可耐。

白藏阁

柳屯田即柳永,对宋词进行了全面革新,像“杨柳岸晓风残月”、“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名作都影响深远,时人称“凡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李清照肯定他音律方面的成就,但是觉得他用词格调卑下。这一点晏殊也吐槽过,他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李清照

后来又出了张子野、宋子京这哥俩,然后沈唐、元绛、晁次膺这种货色一茬一茬地出来,虽然偶尔也有能看得过去的句子吧,但都是鸡零狗碎的,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白藏阁

张子野是张先,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子京是宋祁,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位名气大一些。另外三人的名气就小得多了,沈唐写过“雁飞汾水正宜秋”,元绛写过“人在朱楼曲角西”,晁次膺即晁元礼,写过“一年无似此佳时”。在李清照看来,都属于“有句无篇”的典型。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李清照

到了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这几位,做学问那是杠杠的,写这种小曲小词,本来应该像“拿着葫芦在大海里捞水”那么容易,谁知道荒腔倒板、五音不全,写词居然跟写诗一个套路。

白藏阁

晏元献是晏殊、欧阳永叔是欧阳修、苏子瞻是苏轼,这三位都是大有名头的,文学功底自然不用说,但是李清照觉得他们写的是诗而不是词。对于这个观点,李清照后面深入阐释了一番,大概意思是说:诗和文只要区分平仄,但是词还要分辨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错了就不能歌唱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他们不懂。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李清照

王介甫、曾子固这些,写起文章来雄深雅健,仿佛西汉古风,但是一动手写词,实在让人笑得岔气,简直是读不下去。

白藏阁

王介甫、曾子固是王安石、曾巩,这两位都是写文章的大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所以李清照拈出“文章似西汉”,其实也是揶揄、吐槽,说他们像写文章那样郑重其事的写词,只能惹人嘲笑。细读两人之词,李清照固然毒舌,倒也不无道理。王安石著名的那首“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多少有些李清照所说的意思。至于曾巩,本来就不善韵文,当时甚至有人吐槽“一恨鲥鱼刺多,二恨金桔味酸,三恨莼菜性寒,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巩不能诗

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李清照

晏几道不知道怎么铺排,贺铸不知道怎么用典。秦观倒是眉清目秀,可惜写出来空洞无物,就好像穷人家的姑娘,长得虽然漂亮,也努力打扮得很时尚,但是那种“农家乐”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黄庭坚写东西还算充实,但是小毛病不断,就像一块美玉,全是斑斑点点的瑕疵,也卖不出什么钱了。

白藏阁

这一段吐槽得最狠,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都被李清照喷了一个遍。晏几道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贺铸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称得上脍炙人口,但李清照说他们一个不会铺排、一个不会用典,也算稳准狠了。秦观的词不但李清照吐槽他,他的老师苏轼也吐槽过,秦观写了一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东坡吐槽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看来毒舌实在是文化人的保留项目。至于黄庭坚,他的词我看得少,李清照说的“多疵病”具体指什么也不好判断,只记得曾经见过一句“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实在是被雷得外焦里嫩,不敢恭维。

最后,在文末附上李清照《词论》全文,大家欣赏一下这位著名的女词人是如何在不到一千个字的文章中,连续吐槽十八个名家的壮举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韵,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