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之前有什么文字? 马贺山

 象牙文 2019-01-26

甲骨文之前有什么文字?      马贺山

  (2013-01-27 09:08:01)
标签: 

杂谈



 
 
 
 
 
 
 
 
 

甲骨文之前有什么文字?      马贺山

 

甲骨文之前有什么文字? 甲骨文专家一定会告诉你,尚未出土,尚未发现。马氏可直率的说:甲骨文之前有夏朝甲骨文,夏朝甲骨文之前有唐虞甲骨文,唐虞甲骨文之前有黄帝甲骨文,除此之外,还有夏朝象牙文,还有夏朝玉版文,还有唐虞玉版文,还有黄帝玉版文,还有传世文字【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书】、【莱丘铭】、【刺血书碑铭】、【暴寒亭碑铭】。

 文之前有这么多文字,为什么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发现不了?应该说他们发现了,发现了一大批“原始文字的孑遗”,从四千年二里头遗址到八千年贾湖遗址之间的陶片片上的刻划符号,有的专家还拿这些符号与甲骨文进行了比对,还进行了十分认真地破译,肯定了这些刻划符号就是甲骨文之前的“原始文字”。马氏认为:这些东西与文字不是一回事,与汉字没有多大关系,用一句通俗的比喻,这些刻划符号不是小蝌蚪,将来也不会变成青蛙{指汉字}。为什么,因为这些刻划符号与记录口语相去甚远,它们都进不了仓颉所造的汉字系统。

当今的古文字专家都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文字是演变而来的,是用了几千年的漫长时间,经过无数人的手慢慢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从郭沫若到李学勤,都持这种观点,郭沫若认为半坡遗址的刻划符号具有汉字性质的符号,李学勤认为贾湖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的刻划符号可能是文字。到现在,古文字界的学人说不清汉字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怎么来的,马氏在这种情况下,当仁不让,责无旁贷,舍我其谁,汉字起源马氏学说应用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是文革后的冷思考,是与学术主流的观点大相径庭,是目前唯一比较客观、公正、准确的接近汉字起源真相的一种学说。汉字起源马氏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一】汉字起源于鸟迹,汉字本仓颉所造,仓颉从发现鸟迹到受鸟迹的启发,而发明象形文字起,一天造两个字,一年就是730个字,五年就是3650个字,足可以称为汉字系统,并能进入推广和应用阶段。

【二】汉字起源于五千年的黄帝时代,黄帝时代已经用文字记载历史,换句话说,黄帝时代是信史时代,黄帝时代中华民族已是跨进了人类文明的门槛,国家已经形成,阶级已经出现,黄帝和后世的天子一样,君临天下,平治九州。当前的历史学家还再把商朝当作中国历史的开头。

【三】马氏用十年的时间研究、分析、总结、破译【仓颉书】28字,【夏禹书】12字,【禹王碑书】77字,总共117个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仓颉书】是黄帝时代的传世文字,【夏禹书】、【禹王碑书】是夏朝传世文字。一切对【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书】的污言恶语,都是不实之词。

【四】马氏用六年的时间破译了夏朝甲骨文、夏朝象牙文、夏朝玉版文,破译了唐虞甲骨文,破译了黄帝玉版文。

 五】文革中,郭沫若提出的劳动人民造字,汉字起源于刻划符号和图画,否定仓颉造字这一文字理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是违背历史真实的,学术主流应该放弃和纠正这一观点。仓颉造字不妨碍任何人,陶工用的刻划符号是记事记数的记号。在仓颉造字之前,是结绳记事时期,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古代文献典籍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有人想否定它,提出文字非一人一时所造,实际上,并不客观,看一看世界文字发展史,你就会发现,各民族的文字基本上都是一人一时所造。。王充在《论衡对作》篇云:“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论衡订鬼》:“及仓颉作书,鬼夜哭。”仓颉生前已完成了汉字系统的创造,他的后代和学生,并没有子承父业,继续造字,也说明了这一问题。仓颉造字之后,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了用文字记录历史的信史时代。

有些专家学者对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书】,究竟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并不清楚,也未弄懂,就下断言,就说是后人伪托,后人杜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商末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最古的文字,武丁以前的文字至今未见,至今未发现,如果有,那也是比甲骨文还原始,还落后,还象形,还简单,就像二里头的刻划符号一样。在如此顽固和守旧的大师面前,要让他承认你发现夏代文字,唐虞文字,黄帝文字,还需时日,还要等他们再转回一百八十度的弯弯儿。

愚夫今年已过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来日不多,老马只有不待扬鞭自奋蹄了。最后请专家学者看一看,下面这些文字是不是中国汉字,是不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有些字是不是比甲骨文更难辨识?有些文例是不是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夏朝甲骨文,这样的夏朝象牙文,这样的夏朝玉版文,愚夫每每见到,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尽管这些东西有的不在我的手上,是他人之物,但这并不重要,它的存在让我们亲眼见到了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智慧,是何等的高超,何等的绝妙,他们发明创造的大量的灿烂文化,精美艺术和美妙绝伦的方块汉字,每每令愚夫赞叹不止,景仰不已,常常感叹三生有幸!这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多得之人间瑰宝,是国家上古历史之永久见证,千万要珍之爱之惜之藏之,切不可听信某些打着专家学者招牌的人,信口雌黄,胡言乱语,任它再次流落入海外洋人之魔爪,进入他国博物馆展示炫耀,而令国人遗憾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