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一闲人武汉 2019-01-27

小编自学习中医之始,深受经方的沐浴与熏陶。在学习经方的过程中,无论从文化、心性,无不受到了巨大的感染与影响,故对经方抱有无比感激之情。

自经方形成1800多年以来,无数有名无名人士,皆被经方魅力所征服。时代太过久远的难从考证。小编就自己所知,将近当代经方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趣事和艰辛做整理发表。望有志于中医发展与振兴的各位同仁志士,怜我先辈自无数性命中总结出的经验瑰宝,不至于轻易断送。为经方医学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一点光和热。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先公布自明清以来,经方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名人录,诸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见到这些前辈、弟子、学人,或可与之切磋请教,当众生受益。

欲明前辈之学说经验,必对各家各派做大致区分,因同属一门,见解却可能大相径庭,又不可不察。学者不明其理,参详考之,不免云遮雾罩,自误误人。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自“医圣”张仲景一千八百年前创撰《伤寒杂病论》以来,伤寒学派成为中医学界最为兴盛的学术流派,其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启发和引导了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如今盛行天下之温病派,本自伤寒中风温至阳明一病而自成一家,其后自立门户,遥望仲景之学,虽尊“医圣”,却将经典方药束之高阁,独挥三焦卫气营血之辩,遂成时医之流弊。叹后世学人,得少为足,深囿门户,不窥全貌,自当于先辈灵前请罪。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中国当代伤寒学界,有三类六家学派,此处非学术探讨,故对三类六派常说不做具体陈述,只署其特征以分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之后的文章中做对比学习。

当代伤寒界的三类六家学派: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原谅我巨大的脑洞,既然联想到三大六派围攻光明顶)

今天就先从之三家六派说起。三家分别依应用范围、六经定义、诊断方法而分类

应用范围:“六经外感派”和“六经统摄派” 两大派

六经外感派

对于伤寒学的核心问题——六经辨证的应用范围,素来有两大学派: 一类认为“六经侧重外感”,其观点在诸多中医学家中盛行,甚至还出现在很多中医教材中。持此观念的人,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三因辩证、经络辩证等皆为补仲景学说之不足。如果你是传统院校出来的,那基本上就是这一卦的人了。代表人物:周仲瑛、朱文锋、熊曼琪。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再早一点,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明、朱震亨。徒子徒孙就更多了。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六经统摄派

简单来说,就是六经辩证即玄门正宗,不需要其它辩证法补充即为完整体系。不但六经尽赅百病,而且六经尽赅诸方——冯世伦。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伯韵(清)。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现代伤寒家刘渡舟、陈亦人、范中林、胡希恕、万友生等。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六经定义:“脏腑经络派”与“八纲气血派” 两大派

对于伤寒学的焦点问题——六经辨证的定义,素来争议纷纭。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以偏重病位的“脏腑经络”定义六经,还是以偏重病性的“八纲气血”定义六经。

脏腑经络派代表人物:刘渡舟

偏重病位的“脏腑经络”:有医家(大多数)认为:“六经”就是经络脏腑,每经亦可用八纲更精细定性。六经皆可分阴阳(含虚实寒热等),三阳病既可为阳证亦可为阴证,三阴病既可为阴证也可为阳证。如阳明病既可为实热(阳证),又可为虚寒(阴证)。如此一来,则“一方可归多经”:同一方剂病性恒定而病位可变,如吴茱萸汤可归阳明病(胃)、少阴病(心肾)、厥阴病(肝)。

八纲气血派代表人物:胡希恕、冯世纶、郭生白、张广中、岳美中,特点:同一方剂病性恒定而病位可变。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偏重病性的“八纲气血”:有医家(如现代伤寒家胡希恕,当代伤寒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认为:“六经”就是八纲(含气血津液),每经亦可用脏腑经络更精细定位。具体来说:六经分为三阳病(必为阳证)、三阴病(必为阴证)。如阳明病只能为阳证不能为阴证。[或以寒热定阴阳,热则为阳证,寒则为阴证,持此观点者诸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或以虚实定阴阳,实则阳证,虚则为阴证,持此观点者并不多见,现代医学大家岳美中或有近似之论。如此一来,则“一方归属一经”:同一方剂病性恒定而病位可变,如吴茱萸汤归属太阴病[虚(虚寒)在里(中焦)]。

诊断方法:“四诊合参派”与“平脉辩证派” 两大派

“四诊合参派”: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把脉诊作为诊断中具有四分之一参考作用。绝大多数研伤寒的学者,都属于“四诊合参派。如:李赛美、倪海厦。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平脉辩证派”:虽然也重视望闻问切,但脉诊在四诊中所占比重远远超出四分之一,达到50-90%的权重, 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如:李士懋等。

伤寒中的六大门派

上述中国现当代伤寒各家学说,虽然做不到全面归纳,也代表了大多数临床流派。以上分派方式,原观点出于刘观涛先生,感谢先生的学术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