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一般认为治胆,但为何能治疗五脏病变?如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等? 主治 邪入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 亦治热入血室、黄疸、便秘、失血、项强、眩晕、妊娠恶阻、风丹、虚人感冒等证。 伤寒论:“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体质较虚之人,血弱气尽则卫气虚、腠里松,虚损后防御外邪的功能低下。邪气趁虚而入客于少阳三焦之半表半里(凡夹层中空都为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出现往来寒热。 邪气盘踞在少阳的半表半里,并从少阳三焦内归足少阳胆经,则津气、腠里和膜原、胆经和胆腑发生病理改变。 病机 概括起来:气郁津凝,筋膜失柔。 1、气的病理改变 寒热往来,正气与邪气相争于半表半里,邪气盛正气弱,阳气闭郁不能外达,则恶寒;正气郁结到一定时候,正气战胜邪气,阳气欲达表,则发热。所以病人往往一天2-3次寒热往来,正邪相持不下。不像疟疾隔天一发。 阳气郁而化热。烦、发烧都为阳气郁结。气为阳,气有余则化火。阳气郁结,郁而不升,郁而不达则发热。 胁下痞硬,胆囊区胀痛不舒,即可说胆液流通受阻,也可说气机阻滞不通。 寒热往来,胁下痞硬,发烧都是气的病理改变。 2、水津病变 中焦脾胃湿邪阻滞,或胆经疏泄失调不能帮助消化,则默默不欲饮食。 凌于心则悸,犯肺则咳,影响到肾则小便不利,上干清阳则眩晕,内侵胃肠则喜呕。 3、膜原病变 津气郁结后,影响脉络。肝主身之筋膜,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郁则刺激到膜发生病理改变,想呕又呕不出,心下痞闷,项强,筋膜挛急紧张又出现疼痛,如胁下疼痛。 4、胆系经络病变 邪从手少阳三焦内归于足少阳胆腑,出现胆道流通不利,胁下痞硬而痛,胆囊炎,口苦。 邪据少阳,既非表热,也非里热,既不在表,也不在里,既不完全属寒,也不完全属热,半表半里。 (未完待续) 编辑:肖晔 系列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