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传四代10㎡破店,上海滩「绝迹」年味,不该被遗忘!

 cxag 2019-01-28



岁寒知腌腊,

记得小辰光,每到腊月阿娘便会腌腊肉,

略显琐碎的仪式里,传递着岁末温情。

各种腊味往弄堂里一挂,年味就来了!


腊味飘香的时节,

这家上海爷叔四代经营的小腊货铺,

或许还能寻得到些许小辰光的年味,

这样的小店,不该被遗忘……




10㎡小破店五脏俱全

一家腌腊制品“博览馆”


小店不大,仅十余平米,师傅“藏”在铺面里一门心思斩肉,腊货堆得老高,只能窥见半个身子。


墙上挂起一只只火腿与南风肉,成了金光闪亮“火腿墙”。


吊起的一串串香肠,红艳艳格外诱人,像是空中“香肠长廊”。


柜面上摆满了小包装腌腊食品,琳琅满目宛如一座“腌腊山”。


柜台侧面悬挂的风鸡风鸭风鹅,撩动着客人的味蕾,馋唾水管也管覅牢!


火腿、香肠、酱油肉、肉枣、腊叉烧、海味、腊禽……足足20多个品种,像是腌腊制品“博览馆”!或高悬或平铺,扑面而来的肉香,宣誓着久违的年味。




网红堆里的绝迹米道

沪上仅存的腊货专门店

这家腊货店名“聚凤腌腊商店”,“聚”和“凤”分别取自于老板爷爷(徐聚松)和父亲(徐凤杨)的名字。


1993年,长乐路上开出第一家店;1996年,乌鲁木齐路第二家。两家店距离不过一千米,附近都是带着游客气息的小马路,咖啡馆甜品店扎堆。“聚凤腌腊”,土土的名字,土土的门面,土土的腊货,淹没在亮闪的网红堆里……


整齐的火腿、古朴的砧板、剁骨刀、牛皮纸……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可以讲究的名堂。


纯原木砧板现在应该已经买不到了。这样厚实的砧板,足足有半人高,要经得起力道,每年至少砍掉1000多条火腿。砧板上刀痕累累,嵌满了肉屑。


刀刃锋利“钢火”好,师傅手握刀把,一刀到位,游刃有余。


还有磨掉油漆的台面、油光光的台秤、师傅们沾着油脂的大褂、永不离手臂的袖套……总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这种独特的画风已不多见,处处散发着的老派气息。这反而叫人相信,任时光飞逝有些东西不会改变。


老板说,如今沪上专门的小型腌腊商店近乎绝迹,留存下来的,都是南京路上风风光光的国营老字号。



爷叔职业“混日子”

喝茶、抽烟、噶讪胡


祖传四代卖腌腊

这位老板名叫徐伟东,老家浙江兰溪人,当地盛产火腿,火腿生意是家族的行当,往上可以追溯三代。


徐伟东的太爷爷从事药材和火腿生意,早年就到上海开店。

后来,徐伟东的爷爷和父亲继承了火腿生意,都是亲力亲为到老家浙江金华进货。

1993年,徐伟东正式从父亲手里接手家族老本行。


老板说,自己并不是最勤快的,店里的活都是请老师傅在打理,自己“过来混混”。“我喜欢吃吃用用白相的,侬叫我动手,我是不会的。喝喝茶、抽抽烟、吹吹牛、混顿中饭,算是享福人。”



上电视上报纸的“老网红”


徐伟东不干活,但聊起做菜经,最有发言权:


“今朝买火腿煲汤啊,这块不错的。”

“侬要做火方吃啊?阿拉这只腿老香额。”

热情好客,爱噶讪胡,又格外关照,多年积累了大批量回头客,阿姨妈妈常常是一买就是一大袋。有些阿姨还相约一起来买,小小店里站也站不下,总会出现闹猛的场景。


“阿拉还上过报纸和电视,米其林餐厅南麓浙里、南伶酒家,都从阿拉店里进货……”爷叔也有自己的小骄傲,说完柜台里抽出一份2016年的报纸,实打实的老网红了!



没有冰箱的年代,只能靠“腊”

“阿拉做生意,四季靠一个冬,冬天生意最好。”商店后面的仓库,层层叠叠摞着两年的陈火腿。还有专门从浙江挑选来的南风腿。


“老早没有冰箱,只能靠‘腊’。现在人也不讲究吃腊肉,盐分重,注重健康。”所以只有上了年纪的上海人才晓得,这里的咸肉老嗲了。




上海年货中的贵族

“毛脚女婿”上门必备


性感“琵琶腿”挂满墙


放眼望去,墙上一只只标准的“琵琶腿”弹眼落睛,泛着微黄光泽,散发着悠悠的咸香,叫人止不住流口水。


这也是徐伟东最为之骄傲的,每一只都是专门去金华实地考察火眼金睛挑出来的。


他说,老底子上海人形容“毛脚女婿”上门,必须要有“机关枪+手榴弹”,“机关枪”即整只火腿,“手榴弹”则是老酒两瓶。


当年多少毛脚女婿上门,都是咬着牙买着这个当最有面子的礼物上门的,可见火腿在上海年货中有多金贵。



外表发霉,切开才知是极品


火腿被雪藏良久,经历过微生物发酵,脂肪氧化蛋白质分解,看得见的表层在逐渐发霉,可看不见的肉质,却愈发红艳醇厚。


师傅修肉的手艺,更是能看出时间的功力。火腿外表发霉,切开之后才知什么是极品。


切了十来年的肉,师傅能精准把握每一块火腿的组织结构和肉感,去掉外层的霉菌,精细雕琢每一块肉,送到客人手中必定是漂亮挺括的肉。


经历过时间酝酿的火腿肉,每一片都薄而透明、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口感韧性耐嚼,余味唇齿微甜。


薄薄的火腿片,精肉细嫩,红似玫瑰;肥肉透亮,灿若水晶。而万万没想到,这款透亮的金华火腿,居然可以生吃!回味持久,鲜美之极。


用这样顶好的上方火腿肉入菜,糖油一浇一淋,香满厨房,本帮名菜“蜜汁火方”便出炉了!这一口,不知馋坏过多少弄堂小朋友。




是腊味,也是乡愁

家常本帮菜里的腊肉香


除了火腿,柜台里的各种肉品,看上去差别不大,却有着独特味道,酱油肉是宁波特产、咸肉是本帮“腌笃鲜”的一方诸侯、叉烧带着潮汕风情、火腿则是金华的名片……


这其中的任何一样,与新鲜食物搭配,都能变幻出更加隽永的米道,就便是海派菜的特点。


本帮菜里,蜜汁火方、扣三丝、老八样、本帮酱肉、蒸鲥鱼、笋干烧肉……哪样少得了腊货啊!


比较讨人喜人还有香肠,买回去蒸一蒸就很妙,炒荷兰豆、做菜饭、煲仔饭都特别香。


最最经典的当属腌笃鲜,上好的咸肉经上海阿姨的巧手,长时间反复烧煮,被压制的肉香终于被唤醒出来。


封藏发酵已久的醇香和清新自然的鲜笋相互融合,嗲嗲的鲜掉眉毛额!


腊月里的野趣,和岁末的温暖,都浓缩在这一锅鲜汤之中了。


而这些腊货烹饪的菜肴,也像那些融入了上海的人一样,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对面动迁,店铺换了好几波,

阿拉不知能坚守到什么时候……”


徐伟东说,腌腊这一行是夕阳产业,两家店里的师傅,都是跟了他十多年的老师傅。


“阿拉几个兄弟一起弄,坚守到现在。”

不知能坚守到什么时候,实在坚守不下去也没办法。


小店到如今将近30年,30年斗转星移,店铺对面动迁,门面换了一批又一批,这间小小腊货铺,却像时光停滞了一般,依然是30年前的模样……


这份经过岁月发酵的风味,自然最贴近阿拉上海人的春节。人们从这里带走的,不仅是商品,更多的是怀旧的情愫。



小小腊货店春节期间也上班

为的是方便上海人家采办年货

为的是家家户户年夜饭餐桌上

有一碗守旧的本帮腊味香……


上海必吃店铺:聚凤腌腊商店

店名:聚凤腌腊商店

人均:50元

地址1:长乐路411-3号

地址2:乌鲁木齐中路190号

正常营业时间:8:00 - 20:00

春节营业时间:8:00 - 18: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