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好了明理 2019-01-28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南宋】刘克庄《木兰花慢》

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商朝灭亡,武王为了酬报兴周灭商的宗室和异姓功臣,开始封邦建国,身为师尚父的大功臣吕尚(姜尚,太公望,姜太公)被首封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在今淄博市临淄区,一说是在潍坊市昌乐县),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这个齐国又称为姜姓齐国,以区别于后来的田姓齐国。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齐国青铜器之人形足敦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有这样的记载: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也就是说:武王已讨平商纣而成为天下的共主,就把师尚父封在齐国营丘。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私下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授权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关),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你可以讨伐他们。”齐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因而成为了一个大国。定都营丘。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姜子牙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也是齐国的缔造者。

姜尚或曰姜太公肯定有参与军事谋略的角色身份,但牧野鹰扬的诗句,很清楚地显示姜尚首先是一个以牧野之战总司令身份出现勇武将领,其年龄也不可能是耄耋老者。明末清初唐甄在《潜书·考功》中说:“为将军者若吕牙,为巡抚者若召奭 。” 竟然比之前数千年之前的史家学者,都接近师尚父的真相,这且按下不表。

从这个意义上我很容易理解姜太公受封齐国的本质——那就是周初的封建,本身就是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而齐国正是海岱武装移民的典型代表。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周初封建中形成的主要诸侯国

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姜太公听闻所谓逆旅之人说的“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当然是存疑的,但是太史公的这段描写并非闲笔,它充分说明了姜尚封齐,显然并非后世拿了一道策命轻身上路赶到封地就能成为一方诸侯,究其实际,封地都是自己打出来的——从周王朝的角度,就是用姜太公建立的前哨军事据点,替换掉蒲姑建立的军事据点。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要立新功,不要吃老本,对姜太公来说也是如此

与姜太公争夺营丘的莱侯又称莱子,无论是侯还是子,都不是周朝封建诸侯体系内的爵位,因而莱人是所谓的夷,也就意味着莱侯或莱子就是土著民族的首脑人物,在另一个意义上,与太公争国当然也并非争国,而是反周抗暴,保家卫国。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莱国,又称莱子国、莱夷,商代始封。

当然也称为莱子国、莱夷(“莱夷”一词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尚书·禹贡》)的莱国,作为中国先秦时期九夷所建的诸侯国和商周时期东夷古国,在商代始封——但这样的所谓封,更多是羁縻的成分。春秋初,莱国疆域西起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至胶东半岛,北至渤海,南至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县、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一带,后来被齐所灭。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中也包括莱、孤竹这样的前朝遗留诸侯国。

莱国起初的疆域分布极广,但是无法具体说清楚,考古和其他资料显示,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山东省平度市等整个胶东中北部地区都有所谓莱夷的足迹。这也反映出莱国在商代或者周代,并没有被列入行政区划明显的封国体系,而是东夷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组织。

莱国一带畜牧业较为发达,莱夷族人擅长养蚕、开发鱼盐、制作海产品、织造丝绸,同时先后向夏王朝、商王朝表示输诚和效忠。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莱国是东夷地区有记录的最早的渔盐之邦,畜牧之国,事实上,古籍中所说的柞蚕丝(野生蚕)至今仍为胶东的特产,由此可见莱文化的遗迹最历千年而不能泯灭。

除了渔盐、畜牧、丝织诸业的兴旺发达,莱国还擅长冶铁,曾在龙口归城遗址出土不少高规格的铁器铜器,铭文中有“造铁四千匠”的记载(齐国的某个国君在封一位名叫叔夷的贵族的时候,将4000每个出身莱夷的冶铁工匠一并赏赐给了他,4000个冶铁工匠,在当时实际已经具备一个建立小诸侯国的实力),可见莱国冶铁技术的发达和精湛,在当时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克虏伯或者洛克希德·马丁那样军事工业托拉斯集团的概念,给武装和军事带来的加持作用,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

营丘茅土,牧野檀车:姜太公所封齐国的真实性质、意义和内涵

4000铁匠并不仅仅意味着财产或者荣誉,而是具有非常深刻实用的意义。

面对以莱人为代表的胶东半岛土著居民及其族群,姜太公究竟是怎么办的?!也就是说,姜太公(师尚父)所谓『脩政,因其俗,简其礼』究竟是怎么实际操作的?!

咱们以后再一起沟通,谢谢大家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