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37章-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有寝丘之志,则能知足常乐

 昵称mqTGP 2019-01-28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智足。智足以静,天地将自定。

 

本章楚简本中有的,个别表达从楚简本与帛书本,主要从楚简本。这与王弼本有些不一样,我们仍然放王弼本在这里供大家对照参考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在上一章即第36章老子告诉我们,世人都每天在实践着从“柔弱”发展到“刚强”的道理,这一点题中之义,根本不用提醒,老子想提醒的是:世人往往在发展到“刚强”阶段的时候,心被欲望所膨胀所驱使,一味追求“刚强”,完全忘记了“柔弱”,殊不知却为走向反面埋下了伏笔。所以他警醒地说“鱼不可脱于渊”,意在告诉我们克制“刚强”的欲望,时刻不要忘记“柔弱”的道性。但老子深知,人的心中难免会升腾起过度的欲望,这是人之常情啊,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老子在本章即第37章告诉了我们控制欲望的方法,那就是“贞之以无名之朴”。我们来理解下本章吧:

道恒无为,侯王若(如果)能守(遵循)之,万物将自化(化:化育发展)”意思是说“道永远是没有私欲地、没有目的心与企图心地使万物各适其性的发展。如果领导人能守道而行,自己没有私欲、没的目的心与企图心,让天下万物各适其性的发展,那么天下万物(当然包括人)将自然而然地按自身的规律自我化育发展了”。这里的“为”字根据道德经通篇来看是没有私欲、没有目的心没有企图心,让万物各适其性而不干涉的意思,有的解释解读为“无我利它”,笔者觉得也很好,但要感觉略微有点不准确,因为道连“利”的概念、想法都没有!所以还是按照笔者的解释吧,字多一些罢了。不过,很多人解释成“无为:什么都不作为”的意思简单我要忍不住地说他根本没看懂道德经了!老子是多入世多积极的一个人呀,啥也不做天天在深山里出世修仙,人家老子根本没说这个意思好伐。写到这里,老子一想,我总是说道没有私欲(道恒无欲),让大家效法道,可是人谁没有私欲呢?这也是人之常情呀!世人泛起私欲是在所难免的,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问题的关键的是怎么化解私欲,得给世人拿出个解决方案呀。于最,他从方法论的角度写道:

化而欲(私欲、贪欲)(兴起生发),吾将(能)(贞:从楚简本:假借为“正”、“定”:端方正直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正。易经中的卦辞经常写‘元、亨、利、贞’,其中贞:使正、使定)之以无名(无名:笔者以为这里是指代道,道无名嘛)之朴意思是说“可是,没有私欲、没有目的心没有企图心让天下万物各适其性的发展,这一点说起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哟,谁没个七情六欲的私心杂念呢?那么人们在自我化育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兴起生发出私欲贪欲该怎么解决呢?我的办法就是用道的质朴来使之没有私欲与贪欲而端正的合乎于大道”。注意,道德经中太多地讲到欲,我们特别提一下,欲:形声。从欠,谷声。“欠”表示有所不足,觉得不足才产生足的欲念,故为“欲望”,“嗜欲”解。《说文》中解释为“欲,贪欲也”。

最后的这句“夫亦将智(通‘知’)足。智足以静,天地将自定(定:使动用法,使之定。与前文的‘贞’呼应,为避免重复,用不同的字)”显然是对前一句即“吾将贞之以无名之朴”的方法论逻辑内在机理进一步阐发解释。意思是是说“通过道的质朴来化解人们的私欲贪欲,人们也就都懂得知足了。懂得知足心灵就会宁静的没有私欲贪欲了,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人)就能端正的合乎于大道了”。

所以“道恒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智足。智足以静,天地将自定完整的意思是说“道永远是没有私欲地、没有目的心与企图心地使万物各适其性的发展。如果领导人能守道而行,自己没有私欲、没的目的心与企图心,让天下万物各适其性的发展,那么天下万物(当然包括人)将自然而然地按自身的规律自我化育发展了。可是,没有私欲、没有目的心没有企图心让天下万物各适其性的发展,这一点说起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哟,谁没个七情六欲的私心杂念呢?那么人们在自我化育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兴起生发出私欲贪欲该怎么解决呢?我的办法就是用道的质朴来使之没有私欲与贪欲而端正的合乎于大道。通过道的质朴来化解人们的私欲贪欲,人们也就都懂得知足了。懂得知足心灵就会宁静的没有私欲贪欲了,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人)就能端正的合乎于大道了”。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内部争斗十分激烈,孙叔敖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说,千万不要接受楚王所封的肥美土地,以防别人垂涎招祸,而应当接受贫瘠的寝(qin)丘土地,这样的话别人就不会惦记,而可以确保长久地拥有封地。这是寝丘之志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发。一个人必须的欲望实际上是很容易满足的,所谓小鸟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所以只要懂得知足,就自然会消除掉过分的贪欲,人生自有常乐。这是老子本章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