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豪刘禹锡经典诗词,23年被贬我又何惧,一切挫折皆是诗的养料

 柳家李红 2019-01-29

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被后世人尊称为“诗豪”。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便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这正是其中的一点,刘禹锡的“诗豪”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豪”字,这个“豪”,不仅指诗风之“豪”,更多的还是对刘禹锡人之“豪”的赞美故被称为诗豪。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豪的经典诗词,从诗词中去了解刘禹锡一生。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大和四年(830年)暮春,牡丹花开满京城。长安大慈恩寺人头攒动。进士及第的数十人正在慈恩寺提名,这个是科举惯例,上榜后来到寺里的大雁塔下留诗题名,期盼日后步步高升,人生美满。刘禹锡看着眼前风华正茂,豪情满满的新科进士,仿佛看到了37年前的自己,那年他21岁,与他同行的还有出生河东柳家的世家青年柳宗元。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那年柳宗元20岁,两人意气相投,当即成了好朋友,京城牡丹花遍地锦绣,而他们两是京城众多士子最耀眼的明珠,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雁塔题名之后,他们各奔前程,历经风霜洗礼,这一别就是10年。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05年唐顺宗即位,安史之乱给唐王朝留下很大的后遗症,内有宦官指手画脚,外有各地藩镇尾大不掉秀秀肌肉。刘禹锡和柳宗元而立之年,经过十年的游历和为官生涯,深刻意识到只要变革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唐朝走向富强。当时主政的王叔文和王怌也是一腔热血,几人一拍即合,筹备多年的改革计划,就此拉开帷幕。但是仅仅140天,改革就宣告失败了。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柳宗元去永州,刘禹锡去朗州。柳宗元去了永州不到半年老母亲也撒手而去,心情非常低落。刘禹锡的心情影响不大,很看的开,就写了这首秋词寄给柳宗元。柳宗元也许受好友的影响,心情也好了很多,在工作之余也会游山玩水,写下了永州八记。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815年,柳宗元和刘禹锡终于得到赦免。回到长安二人说每到春天,世人都喜欢去玄都观踏青赏花,于是两人此去相约同去。果然看花的人很多呀,熙熙攘攘,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看过的人都说这花好呀,还有许多人挥毫留下墨宝,刘禹锡触景生情,写下这篇名篇。祸从笔出,有心人看这首诗那就感觉这首诗特别有心了,就看不下去了,感觉你们还不老实,那就再贬。于是乎刚到长安不到一个月,柳宗元和刘禹锡又被贬谪到更远的地方,刘禹锡去播州,柳宗元去柳州。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舟车劳顿,柳宗元去了柳州的第四年,没有等到和刘禹锡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愿望,就在任中撒手人寰,那时的柳宗元才47岁。而刘禹锡还在被贬中坎坷流离。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但刘禹锡没有放弃生活,依然凭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倔强的生活中。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浪淘沙》组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夔州的几年,他与民同乐。刘禹锡有名《竹枝词》的总共十一首,最有名的一首,其实这是当地的民歌音乐,民歌调其实就是刘禹锡这些诗中的原料,他和老百姓农民打成一片把那个过程中民歌升华提炼,写成竹枝词,他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快乐,既超越了苦难与坎坷,又坚持了自我,这就是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长庆四年(824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上任途中,沿江而下,途经洞庭湖。时值秋天,刘禹锡虽然来过洞庭湖几次,但秋天的洞庭湖在他眼里格外的美丽。月光下洞庭湖微波不兴,平静秀美,湖光秋月相得益彰,秋水共月光一色,心情大好,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在洞庭湖稍作停留后,继续沿江而下,到了湖北西塞山,刘禹锡看着这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想起前几年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形式一片大好,可是昙花一现,长庆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心中自有一片感慨。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这就是刘禹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和州的几年,刘禹锡受到了和州知县的刻意刁难,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从和州回洛阳,从南到北,刘禹锡走的是水路,从和州沿长江而下经金陵在至扬州,后走京杭大运河而上。途经扬州,这里也还有一人从苏州回洛阳,也经过扬州,这人就是白乐天白居易。两人第一次见面,不知是约好了还是偶遇,两人神交已久,却素未谋面,人生有如此年龄相仿、性情相投、才华相若的朋友,真乃一大幸事。白居易和刘禹锡也不辜负这上天的恩赐,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温馨的夕阳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刘禹锡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表现了刘禹锡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虽遭贬却意志不减。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诗人重返长安,回朝任主客郎中,在上一次游玄都观至今,期间唐朝换了四个皇帝,往昔那批被喻为“桃花”的新贵都已销声匿迹。诗人再游玄都观,回忆起旧事,又写下了这首诗。诗里以玄都观的盛衰,表明这场斗争最终以权贵们的失势和诗人的归来而结束,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骄傲。

就是因为他这种心态坚持,所以刘禹锡你看的越挫越勇,这也给我们一个养生的道理,正因为他的这种精神力量非常强大,内心小宇宙非常强大,所以刘禹锡后来活得很长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还非常乐观。刘禹锡比较外向,精神力量很强大,英雄本色坚持做自我,他在最艰难的环境里头都能找到生活的快乐。

晚年的刘禹锡搬到洛阳居住,实现了“邻舍翁”的心愿,只不过人却不是原来的人,而是白居易、裴度......唯独没有柳宗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喜欢可以点个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