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练剑放气”与“炼剑同化”

 秦之过也1 2019-01-29

提起太极剑,很多晨练者都不陌生,有的人能打好几个套路,如传统的杨式、陈式、吴式,孙式,武当等,至于国家编的规定套路更是传播的普遍。我曾问过一个69岁的女功友学过几套剑,她掰着手指算了一气说:“共学过9套剑法”。这个数字让我很感慨,因为她练的剑和她打的拳,没一样上道的。我在修炼气功三十多年的底子上,用了两年的时间专业进修了一套拳,对学拳略有小悟(在武术技击上没本事)。以我的眼光看,好多练了十几年拳、剑的人,虽然会练好多套路,可连架子的基本功底都没扎下(更有将膝盖练伤而不能随意下蹲的)。这样的拳、剑,不管会多少套,也不能算练功夫。我都看不上眼的,那么,有成就的老前辈们是更不能认可的了。

     传统教功夫者,一要站庄功,二要练基本架,这筑基功夫至少要打三年,没有拳架的功底和身体内在的变化,器械更是不能动的。

     从修炼学角度看,器械是死物,即没有生机(生气)。练习器械,会不自觉地将自身的能量(气)传入于器械,如果人的内气不足就习练器械,会由于过多的消耗能量,而影响修炼者长功夫的(不过这种现象对于大众健身者来说是不大显现的)。

    以手持铁铣、镐把、锄杠干活为例:干活之前可注意一下手指肚,绝大多数人(健康者)的指肚都是鼓鼓(饱满)的,待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劳动后,再看手指肚,已呈皱瘪的状态了。古语讲“气足形丰”,此时指肚皱瘪,是因为手上的气大量的传输到干活的工具上了,确切地说:是人体的气(能量)变成了动力作用到了具体的事物上了。由于反复的、长时间的进行“气与力”的转化工作,人体贮存的气逐渐减少,致使内气不足,不能很好的充斥形体,此种现象可被称为“放气”。这样的事例随处可鉴,如:用手搓洗衣物、手握方向盘等。

      说来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它关乎着现代体育与传统健身的理论问题。它是武术与武功的理论问题,更是武道、仙道的理论问题。

古之剑侠、剑仙,有“炼剑”之名词,实是修炼之术语和具体的修炼功法。“炼剑”,是以人的神气使剑这个死物得到人的生气(生机)的同化。“炼剑”之前,首先是练己筑基,使自身的气达到一定的量,再进一步是用自己的意念能够调动气,并使之灌注(贯注)剑内(或其它器械)。记得93年在秦皇岛时,老师授棍后,我在棍稍刻上了“神贯齐眉”四字,以记此意。其实,器械就是人手臂的延长,要想将器械运用的得心应手,那就要神与器械相合。再想要升华一步,那就是神形(器械)混元了。

一般地讲:“得心应手”可视为武术的层次;“神器混元”可视为武功、武道的层次。。写小说者讲:高功夫者手持木棍、树枝与持利剑者交锋,锋刃竟然砍不动树木,此实气之“量变、质变”使然。但“炼剑”的内容远非此界可比,“炼剑”的核心,在于人的神、气将剑炼达混元的层次(人剑合一),剑(器物)即有了“灵性”,可凭人的意念任意操控(如同现代的无人驾驶飞机)。宝剑,法宝皆应源于此理。

今日之练剑健身者,如明此理,亦应按着一套拳法练得周身气血通畅,神与形合后再练剑(器械)。最起码也应按照一个套路盘架三年,意念与手脚合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如果刚学得了一套拳法,身体的有序化,整体性还没形成就练器械,只能适得其反,不要说长功夫,即使是从健身的效果看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凡练拳、练功者切记:不要贪多嚼不烂,以致练拳、练功十几年,甚至练到老还是腰疼、膝疼,感冒常应。

                  2009年8月9日脉冲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