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饿”是一种养生方法!

 别说永远它不远 2019-01-29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

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

只要有一个小时不进食,

身体就会生成一种

叫做“长寿基因”的物质。

该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

对身体益处颇多。

在后续的跟踪中,

适当饿肚子的那组人,

比餐餐饱食的人,

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

都要高出很多。

康熙帝活了69岁,

在那个时代,

应该算是很长寿了。

康熙皇帝提倡一日两餐,

而且是“食不兼味”。

什么是“食不兼味”?

就是鸡鸭鱼肉择其一味,

不会暴殄天物,

满汉全席成桌地吃。

很多疾病的源头,

包括抽烟和酗酒,

都是“病从口入”。

很多时候,

疾病的发生

不是因为吃得不够,

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

在不少古代的医书中,

都将暴饮暴食、

大鱼大肉称之为

“烂肠之食”。

顾名思义,

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不亚于毒药。

大多数人身体都有

脾胃虚弱的问题,

这都是由饮食无度引起的。

脾胃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

得不到适当的休息,

功能自然日益消退。

久而久之,

就成了脾胃虚寒的状态。

平时少吃一点,

一顿饭吃到七份饱,

就可以有效的

化解脾胃虚弱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

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

其实不然,

晚间饿了不吃东西,

才是正确的养身之道。

中医和佛教都说:

“过午不食”。

提倡不吃晚饭,

不是为了节约粮食,

而是为了养生。

身体饿一会儿后

就感觉不到饿意了,

经常让身体保持饥饿感,

身上的肥肉

慢慢地就会消失了。

平时适当饿饿肚子,

是可以养生的,

但要注意适度。

一日至少保证两餐

或是少吃多餐。

既能保证身体的能量供应,

还能使身体

消化掉多余的脂肪,

时刻处在清醒的状态。

在很多国家的医书记载中,

饿,

都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经常保持饥饿感,

不仅能“治”百病,

还能助人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