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快捷书写,行云流水,
形成于汉代,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草书是最直接表达了书者情感的书体,
被书界认为是:书法之最高境界。
今天,
书画君为大家盘点中国最著名的10大草书名帖。
当然,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草书能人,草书名作,
欢迎大家补充!
01
张芝《冠军帖》
《冠军帖》刻本刊于北宋《淳化阁帖》,
传为张芝之作,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东汉著名书法家。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
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
书迹今无墨迹传世。
此作点画起止分明,收放有度,
点画处的“实”与牵丝的“虚”相得益彰。
字势奇崛,振人心神;
结字时有巧思,如“散”之险绝、“见”之内敛,
“粗”字“米”旁的右上一点置入“且”的左上角等,
都令人叫绝;
用笔淋漓酣畅,使转法度严谨,
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
02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
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
原墨迹的情况。
此帖为一组书信,
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
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
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
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
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
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
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
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
03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
传为晋代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
草书3行,共22字,纵27cm,横1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
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
意即稀世珍宝,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
约到北宋时方出现。
从行笔中可知,
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
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
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
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
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
04
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646~691),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
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著《书谱》2卷,已佚。
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
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
文思缜密,言简意深,
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许多论点,
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
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传世。
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
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
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
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
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
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
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
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
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05
张旭《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狂草,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共40行、188字。
辽宁省博物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传唐代张旭书。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
实乃草书巅峰之篇。
拖尾有明丰坊、董其昌题跋。
《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作,尚有争议,
但它是张旭笔法系统中一件重要的作品。
它大部分线条不强调提按,
而重视粗细均匀的线条中使转与速度的变化。
中侧锋并用,笔锋常落在线条端部的一侧,
但立即转为中锋;
同时流畅中又往往生出圭角,如“年”、“别”等字,
有不可端倪之感。
左右部分衔接时,有时用粗重的线条。
06
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
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
为纸本墨迹卷。
大草(狂草)书,凡一百二十六行,
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
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
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
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
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
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
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
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
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
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07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
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
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
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
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
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
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08
董其昌《书扇页纸本》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
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其存世作品有很多。
09
王铎《草书册》
王铎《草书册》,草书,
作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海外华裔私人藏。
此册线条骨力雄健,结体跌宕多姿,
视觉效果上显得极为灿烂夺目,那年王铎33岁,
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竟能写出如此老辣苍茫的作品。
王铎书法得力于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
其临摹王羲之《圣教序》,
米芾之作,字字逼肖,达假乱真之境,
可见“学古”功底极为扎实,
王铎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终开创一代书风。
10
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
傅山一生磊落孤傲,拒不仕清,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其书法雄厚豪放,富有浪漫色彩。
其以[二王]为宗,取法颜真卿,
上追魏晋及宋元诸家,
特别是米芾的疏狂颠逸之书风对他影响颇深。
傅山楷隶行草诸体兼擅,
但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草书。
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其笔势雄浑,如排山倒海,一发不可收;
其线条婉转飘逸,如枯藤绕树,缠绵起伏;
其点画顿挫抑扬,如乱石铺街,险峻跌宕,
因而显得大气磅礴,生机盎然。
近年来,
随着书法热的持续升温,
傅山的书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他的行草书,
更是受到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要想写好草书,离不开这十部经典。
喜欢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 点击图片,鉴读历史好文 ·
要想写好小楷,这些“经典”你不可错过!
此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惊艳了千年!
康里巎巎草书,美了685年!
来自: wyj剑神卓不凡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中国历代书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二)
他精工楷书、草书,尤以草书称著。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
张旭狂草书《古诗四帖》与怀素《自叙帖》之比较
张旭狂草书《古诗四帖》赏析张旭狂草书《古诗四帖》赏析作者:·王 宏· 时间:10年10月26日。近十年来,本人醉心于狂草书的...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三、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高度。综上所述,怀素《自叙帖》无疑是唐朝书法艺术大繁荣时代的艺术结晶,它昭示着《自叙帖》为以后狂草书...
痴迷《自叙帖》方识怀素狂(学书心得)
痴迷《自叙帖》方识怀素狂(学书心得)2、怀素是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者 怀素是个僧人,按理来说他与酒肉是不能沾边的,他扎进了书法,不忘初心,为了艺术,他顾不了那多,他把书法艺术视为生命,他嗜...
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
唐张怀瓘《书断》中讲,“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茄,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
唐朝为何密集出现顶级狂草书法家?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以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一代书法大家,把书法线条的流动美和笔意变化的技艺美推向草书发展的顶峰。特别是张旭、怀素更在...
草书学谁比较好?
当今学习草书的人学习草书一般都是以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书谱为基础范本来学习的,首先是因为王羲之的草书水平非常之高,他的今草书...
邮票中的中国古代书法(五)
邮票中的中国古代书法(五)《草书》邮票一套4枚,图案分别为:《平复贴》、《初月贴》、《古诗四贴》、《自叙贴》。《草书》邮票小版张...
怀素生平研究
怀素生平研究唐代僧人怀素,是一位狂僧,又是一个酒徒,更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怀素只有两首诗传世。很快,他的名声传到了当地最高的行...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