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有道】一文读懂“温柔杀手”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之道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31

子宫内膜癌也称子宫体癌,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


预防子宫内膜癌,首先要了解该病的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者保持一种持续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后可能发展为癌。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雌激素


雌激素是存在于女性体内的一种关键激素,生长、发育、维持和修复生殖系统组织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外源性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长期使用单一的雌激素,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所以,更年期妇女补充雌激素时须慎重,应在妇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是一种非固醇类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临床医师常常将其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乳腺癌高风险女性的癌症预防。研究发现,使用他莫昔芬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相同年龄段人群的2至3倍。使用他莫西芬超过2年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绝经后妇女的这种风险更大。


月经周期总数


在女性一生中有更多的月经周期会增加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12岁之前月经初潮或者绝经过迟的女性,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也更大。


肥胖


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研究发现,肥胖女性的脂肪组织较多,较多的脂肪组织增加了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增加了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与保持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子宫内膜癌在超重女性中的发病率常人的两倍,在肥胖女性中的发病率大于常人的三倍


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


患有2型糖尿病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这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有很大的关系,高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加速了芳香化酶将雄烯二酮转化生成雌激素的过程,增加了体内游离的具有活性的雌激素,导致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但没有孕激素拮抗,最后造成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甚至恶变。


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随着代谢指标异常数目以及合并代谢性疾病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


子宫内膜癌有遗传倾向,有一级亲属(母亲、姐妹或女儿) 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患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远远高于没有Lynch综合征的女性。


生活方式


高脂饮食及久坐不动会增加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高脂肪食物是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肥胖,同时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同时也有研究发现,久坐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


在了解以上危险因素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生活中防微杜渐,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预防子宫内膜癌,但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 雌激素和孕激素组合

对于服用雌激素等激素来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可以考虑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组合。单独服用雌激素可能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 重视癌前病变的治疗

重视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增生)等的治疗。异常阴道出血是子宫癌前和癌变条件的早期预警信号。如果有这种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 怀孕和哺乳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的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低。母乳喂养超过18个月也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 健康的体重

获得和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 适当运动

定期进行体育活动也可能是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一种方式。


  • 重视早期筛查

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要重视早期筛查,包括但不限于

(1)年龄大于等于45岁;(2)糖尿病;(3)肥胖;(4)高血压;(5)无孕激素拮抗的性激素使用史;(6)多囊性卵巢综合征;(7)功能性卵巢肿瘤(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8)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9)初潮早;(10)不孕、不育;(11)三苯氧胺治疗;(12)肿瘤家族史(尤其是内膜癌或肠道肿瘤);(13)卵巢和乳腺癌病史。 


《子宫内膜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草案)》中推荐的筛查方式如下:

推荐非月经期及阴道出血量少时应用子宫内膜刷进行子宫内膜取样,制片方式建议使用子宫内膜细胞学法(endometrial cytology test,ECT)。经阴道彩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均质度及血流状况可作为初始评估和辅助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https://www./cancer/endometrial-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risk-factors.html

[2]http:///gynaecology/uterine/endometrial-cancer/

[3]https://www./endometrial-cancer-risk-factors-514017

[4]Kurman RJ, Kaminski PF, Norris HG. The behavior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 long-term study of untreated hyperplasia in 170 patients. Cancer, 1985,42:537-541

[5]林瑶 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临床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4年6期 745-746页

子宫内膜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草案)2018

[6]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子宫内膜癌报告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