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从内心出发,解决根本问题,也是老子的智慧

 黄昌易 2019-02-02

《道德经》: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认为之所以在生活中出现很多的事情,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欲望太重了。他站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来审视这个现象。

他对这个事情做出一个发现,他说最重要的是欲望太重,很多人只顾得享受荣华富贵,只顾着争名夺利,造成了自己内心不安宁,才出现了更多不好的事情。

老子所说的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有道的人做事情的时候,会净化别人的心灵,满足别人的温饱,削弱别人独立的心,强健别人的体魄,所以他就没有一个狡诈的意思。

名和利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名和利这两个东西非常的有诱惑力,又或者更多的人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品格的一些事情。因为很多人认为有了名,有了利,就有了一个尊贵的地位,会被别人赞赏和尊敬,当得到名和利的时候,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很多人,为了得到这两个东西,不择一切手段。

所以老子提出的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如果想让很多人心静如水,就要打消他们内心争夺的一个欲望,是心灵层面的建议。让他们首先要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就会安居乐业,安安分分的过日子,生活也就相安无事。

了解过道德经的人都会明白这样一个状态,老子所阐述的无为而治,老子所阐述的顺其自然,都是在更多的时候,从每个人的内心去出发,从内心解决问题。把内在的一些根本问题解决好了,整个事态的发展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

如果我们把老子的这个思想,用在管理员工这一个问题上面,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比如说我们在管理员工的时候,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你时时刻刻的去为员工着想,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关心着员工。比如说和员工进行一个深入内心的一个交流。

如果一个公司能够让员工在工资这一个层面上面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然后在精神层面上面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那么这个员工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这个公司,为这个公司付出更多的一个努力。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如果说一个领导者,领导自己员工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员工的利益,不考虑员工内心的想法。

只顾得用规定去羁押员工,用规定去牢牢的拴住员工,或许你的领导者的权力能够让员工去给你工作。但是员工的情绪,包括员工的一些想法,你没有照顾到的时候,时间久了一定会在管理上面会产生更多的一个问题。

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一个公司里面的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说这个就是所强调的,从内而外,顺其自然,顺应着员工的心态,去管理员工的智慧。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道德经这个观点怎么看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